頭條 Gartner:2024年全球半導體收入增長21% 根據Gartner的最終統計結果,2024年全球半導體總收入為6559億美元,較2023年的5421億美元增長了21%。同時,英偉達超越了三星電子和英特爾,首次躍居首位。 Gartner研究副總裁Gaurav Gupta表示:“前十大半導體廠商收入排名變動的主要原因在于強勁的AI基礎設施需求以及73.4%的內存收入增長。英偉達之所以能夠躍至首位,主要在于其獨立圖形處理單元(GPU)需求顯著增長,GPU已成為數據中心AI工作負載的首選。” Gupta表示:“供需失衡引起價格大幅反彈,三星電子的DRAM和閃存收入增長,得以繼續保持在第二位。英特爾2024年的半導體收入僅增長了0.8%,原因在于其主要產品線面臨的競爭威脅正在加劇,而且英特爾未能把握AI處理需求強勁增長這一機遇。”2023-2024年全球排名前十半導體廠商收入(單位:百萬美元) 最新資訊 Neuralink今年預計完成10例腦機接口植入手術 8月5日消息,據媒體報道,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創始人馬斯克在節目中透露,該公司已成功為第二名患者植入了其腦機接口設備。 馬斯克預計Neuralink今年將為另外8名患者提供植入物,作為其臨床試驗的一部分。這將使該公司總共完成10例腦機接口患者植入。 發表于:8/6/2024 傳英偉達Blackwell GPU因設計缺陷推遲上市 8月3日消息,據The Information援引知情人士的話報道稱,由于“設計缺陷”問題,英偉達(NVIDIA)的下一代 Blackwell GPU 的上市時間已被推遲。 發表于:8/5/2024 英特爾宣布對存在崩潰問題的Raptor Lake CPU延保兩年 英特爾在Reddit上宣布了將對存在“崩潰”問題的Raptor Lake系列臺式機CPU的保修期延長兩年,即其CPU保修期從三年增加到五年。 近期,英特爾13代酷睿(Raptor Lake )與14代酷睿(Raptor Lake Refresh)臺式機處理器被曝因材料氧化(銅過孔氧化)、CPU核心電壓參數等問題而導致的高負載狀態下存在“崩潰”的問題引發全網關注,甚至有不少用戶準備發起集體訴訟。 發表于:8/5/2024 SpaceX第一臺猛禽3火箭發動機下線 8月3日,SpaceX的第一臺猛禽3(Raptor 3)火箭發動機正式下線;8月4日,官方公布了新發動機的技術參數。 說起飛機、火箭發動機,大家的腦海中肯定會浮現出極其復雜的海量管線,但是猛禽3簡潔得有點不像話,馬斯克之前它就是一件藝術品。 三代猛禽發展下來,造型是越來越簡化,性能則是越來越強大。 相比于猛禽2,新的猛禽3減輕了約6.5%,推力提高了約22%。 發表于:8/5/2024 Neuralink已為第二位人類患者植入腦機芯片 醫學、科技雙重奇跡!Neuralink已為第二位人類患者植入腦機芯片 發表于:8/5/2024 英偉達回應被曝推遲發布的消息 8 月 4 日消息,據第一財經報道,針對英偉達 AI 芯片被曝推遲發布的消息,8 月 4 日,英偉達方面回應記者稱:“正如我們之前所說,Hopper 的需求非常強勁,Blackwell 的樣品試用已經廣泛開始,產量有望在下半年增加。除此之外,我們不對謠言發表評論。” 發表于:8/5/2024 聯發科天璣9400將于10月發布 8月2日消息,據《工商時報》報道,芯片設計大廠聯發科CEO蔡力行在近日的法說會上表示,即將于今年10月發布新一代的旗艦級移動平臺——天璣9400系列,將可完美運行市面上大多數的大語言模型,并且非常有信心的表示,今年旗艦級天璣手機芯片的營收將同比增長超過50%。 發表于:8/5/2024 英特爾宣布裁員1.5萬人 8 月 2 日消息,在今天公布了財報之后,英特爾 CEO 帕特?基辛格公布了發送給員工的備忘錄,宣布進行一項“重大成本削減措施”—— 計劃在 2025 年實現節約 100 億美元(注:當前約 722.44 億元人民幣)的成本,包括減少約 15000 個職位,約占員工總數 15%,大部分措施將于今年年底前完成。 發表于:8/2/2024 歐盟《人工智能法案》正式生效 8 月 1 日消息,在歐盟官方發布《人工智能法案(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t)》最終完整版本 20 天后,全球首部全面監管人工智能的法規于當地時間 8 月 1 日正式生效。 據介紹,《人工智能法案》旨在確保在歐盟開發和使用的人工智能是值得信賴的,并有保障措施保護人們的基本權利。該法規旨在在歐盟建立一個統一的人工智能內部市場,鼓勵采用這項技術,并為創新和投資創造一個支持性的環境。 發表于:8/2/2024 2024中國電子信息企業百強榜公布 8月1日消息,近日,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揭曉了2024年中國電子信息企業百強榜單。 榮登榜單前10名的企業包括華為、比亞迪、聯想、海爾、小米、TCL、海信、京東方、天能和中興。 據統計,這屆百強企業在2023年的主營業務收入總和達到65380億元,同比增長10%,在規模以上的電子信息制造業中的收入占比超過40%。 其中,有16家企業的主營收入超過了1000億元;而入圍企業中,主營收入最高的超過了6000億元,最低的也接近100億元。 此項電子信息百強企業的發布活動,是由工信部指導、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主辦,至今已成功舉辦了38屆。 發表于:8/2/2024 ?…93949596979899100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