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Key words :
配合“政院2005科技策略會議”決議策略性推動無線射頻辨識技術(以下簡稱“RFID”)產業,“公領域先導應用”之試辦,“教育部”將 RFID 技術應用于校園安全。本計劃除探討RFID技術應用于校園安全的應用,并輔助學校在行政事務及校園資產安全的管理。
圖1、“教育部”應用RFID加強校園安全計劃架構
“教育部”RFID技術應用從97年9月開始,本計劃預計期程至98年底,由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成立計劃辦公室負責整體計劃的統籌、規劃、資源分配及計劃的推廣作業,探討RFID技術應用,并藉由整合大專院校,進行 RFID 校園安全系統研發建置與施測。
計劃建置及執行則另遴選大專院校協助計劃推動,現階段分別為國立高雄大學、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國立高雄師范大學,國立臺東大學、亞洲大學、逢甲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中正大學等9所大專院校協助計劃進行。
計劃中并針對6所國民小學及3所特殊教育學校做建置(如表1所示),以校園安全相關之議題為前提,進行 RFID 安全需求之搜集與評估,進行設備的建置、資料收集、經驗交流及隱私權、電磁波影響等探討;規劃 RFID 校園先導計劃及實施校園 RFID 安全建構作業,完成 RFID 校園安全應用探討研究。
表1、“‘教育部’97年度校園安全應用 RFID 協助學生安全建置計劃”建置校園一覽表
國民小學校園及特殊校園內所建置之情境應用項目分別為:上下學及在校行蹤通知服務、學生體溫異常管理服務、危險區域管理服務等必要之情境建置。而在選擇性情境建置中則包括有:圖書及資材管理服務、貴重儀器及設備資產管理服務、校園訪客管理服務、自行規劃服務等議題。
各校園可藉由情境模式建構,提升校園安全,以確保學生于校園可獲得適切保護。制訂情境系統規范、資訊平臺規格、系統架構、資料加密、通訊模式及分析相關操控介面,并參考RFID系統的相關軟硬體規格,加以完整評估,進而提出各級學校通用之情境建構方案。
評估校園應用 RFID 安全管理系統之可行性,將有疑慮部分全盤考量,針對有可能造成人員受侵害部份加以理清,提供一套完善之規范與架構,并將各計劃執行團隊之情境建置經驗加以交流。
圖2、各種校園情境 RFID 應用模式
特殊學童在學習上尚處于弱勢,因學童各有特殊情事,致使影響生活與學習的能力,在各方面,特教學童這一群組為最需要協助的對象,在此計劃中該類學童的應用上亦導入針于相關學習的方式,讓特殊學童在學習時能有輔助的工具,在情境建置上除國民小學有的上下學及在校行蹤通知服務、學生體溫異常管理服務、危險區域管理服務等必要情境建置外,另有大專院校團隊提供特殊教育學校需求相關建置情境如下:
一、學生倒垃圾路線追蹤:
在特教學校,老師仍然會請學生協助倒垃圾等工作,但是在學生去倒垃圾時,從學生離開教室到學生返回教室這段時間,老師無法掌握學生的行蹤,學生有可能在校園內游蕩,或是未正確的將垃圾丟到垃圾場。
若搭配 RFID 標簽及 RFID 標簽讀取器偵測學生移動路線,并且在垃圾場設置攝影機,利用人臉辨識系統即可判斷學生是否迅速正確的將垃圾拿到垃圾場丟棄后立即返回教室。
二、清潔實習之評量:
特教學校會輔導學生進行就業實習,其中一項實習項目是清潔工作,例如拖地。若在拖把上裝置 RFID 標簽讀取器,并在地磚安置被動式 RFID 標簽,則可在學生進行實習時感應記錄學生是否確實拖到每塊地磚,并給予學生立即的回饋,以幫助學習。
三、營養午餐配餐系統:
特殊生在享用營養午餐時會需要學校人員協助分菜,但每人所需的飲食份量及特殊飲食習慣(例如不吃牛肉或對某食物過敏)不盡相同,利用學生的 RFID 標簽記錄所需的飲食份量與個人飲食習慣,并且在配餐臺設置讀取器,讀取并顯示該學生的相關資訊,可幫助學校人員更有效率的幫助學生分菜。
四、行動障礙協助:
一般在學校校區內還是有對行動障礙者造成不方便的地方,比如洗手間,有些行動不便的學童如果在上洗手間時,有可能因為行動障礙造成自己被關在洗手間里,在周遭無人求援的狀況下,導致不可預期的危險情形發生。
如果學童在身上佩帶主動式RFID,當有學童被困在洗手間等密閉空間時,老師可經由偵測系統偵測到學童的位置,并且在第一時間到達現場來幫助學童解決問題。
結論及未來工作
透過本計劃的執行,將帶動學校校園 RFID 技術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學校創意思考的方向,并加強科技技術應用在人群服務及人身安全的保障,“教育部”從94年開始RFID技術的先導研究,在研究中期望能理清 RFID 技術在人身上的影響,探討在可行的范圍下并發展相關的校園應用模式及相關規范,并透過共用模組的概念,推動 RFID 技術應用及校園安全管理方法,后續將先行推動到特殊教育學童生活上的協助。推動此技術來提升校園生活上的便利,提高行政及管理上的效率,讓所有人都能享有科技技術帶來的便利。
此內容為AET網站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