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通信與網絡 > 設計應用 > 電信運營商的物聯網發展思考
電信運營商的物聯網發展思考
來源:C114中國通信網
唐雄燕 胡昌瑋
中國聯通研究院
摘要: 介紹了我國物聯網興起的背景和發展概況,分析了物聯網給電信運營商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指出在物聯網領
Abstract:
Key words :
摘要:介紹了我國物聯網興起的背景和發展概況,分析了物聯網給電信運營商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指出在物聯網領域,運營商不僅提供通信管道服務,還可以通過構建統一的物聯網業務支撐管理平臺,在物聯網產業鏈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并重點闡述了物聯網業務支撐管理平臺的發展思路。

1 物聯網發展概況

新一代信息技術作為我國著力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中已被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而物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代表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推動物聯網關鍵技術研發和在重點領域的應用示范”。2009年8月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中科院無錫高新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中心考察時就提出“在傳感網發展中,要早一點謀劃未來,早一點攻破核心技術”,并且明確要求盡快建立“感知中國”中心,從而拉開了中國向物聯網進軍的序幕,物聯網的發展逐步上升為我國的國家戰略。從國際上看,2008年IBM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對物聯網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2009年,“智慧地球”理念被奧巴馬政府采納,上升為美國國家戰略。2009年6月18日,在經過將近4年的研究與準備后,歐盟發布了“物聯網-歐洲行動計劃”。日韓也在多年前就提出了u-Japan與u-Korea計劃,積極開展泛在網的建設和應用。

物聯網是融合計算機、通信、網絡、智能計算、傳感器、嵌入式系統、微電子等多個領域的技術而產生的交叉性新興學科,基本目的是要實現對物理世界的動態智能協同感知。雖然各方對物聯網的認識和理解還不統一,但通常都認為物聯網應該包含信息感知、傳遞和處理這3個基本要素,相應地,物聯網架構也包含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3個基本層次,感知層使用傳感器(網)、RFID等手段來實現信息采集和標識;網絡層利用現有的移動網、互聯網或其他專用網,對采集來的信息進行傳輸和基礎處理,并提供公共管理服務;應用層對所感知的信息進行智能處理和決策后,實現各類應用服務。

對物聯網產業的界定還不明晰,對其市場規模的計算和預測存在不同的方式,但都公認物聯網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和極大的產業規模。咨詢機構Forrester預測,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聯的業務,跟人與人通信的業務相比,將達到30:1。市場研究公司IDC預測,到2020年,將有超過500億臺設備連接到全球公共網絡。賽迪顧問的研究顯示,2010年中國物聯網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 000億元,到2015年中國物聯網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7 5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0%。

我國自2009年8月后掀起了物聯網發展的熱潮。2009年11月底,國務院批準無錫建設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感知中國中心),2009年11月我國三大電信運營商接踵與無錫市政府簽約,在無錫建立物聯網研發中心。2010年,上海、杭州、廣州、北京、深圳、重慶、天津、武漢、太原、佛山、嘉興等地都高調宣布要大力發展物聯網產業,爭先恐后地出臺物聯網產業發展規劃,紛紛成立物聯網產業聯盟,積極開展物聯網應用示范項目。2011年,財政部、工信部組織實施國家“物聯網發展專項”。目前國內三大運營商都推出了各類物聯網解決方案,形成了涉及工業、農業、交通、物流、電力、水利、環保、醫療、保險等多個重要行業的物聯網應用,積極拓展物聯網市場。但總體看,物聯網還處于市場培育和初級發展階段,許多應用也往往是孤立的垂直應用,離物聯網的理想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物聯網的發展依然任重而道遠。

2 物聯網對電信運營商的機遇與挑戰

對于運營商而言,發展物聯網具有如下幾方面的重大現實意義。

第一,人人通信趨于飽和,運營商需要轉向物物通信尋找新的增長點。截至2011年4月,我國電話用戶總數接近12億,其中移動電話用戶突破了9億,語音通信業務日趨飽和,運營商必須開拓新的業務增長點才能實現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物聯網的興起正好給運營商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物物通信將有著比人人通信更廣闊的市場前景,而且物聯網也契合電信運營商向綜合信息服務商轉型的理念,物聯網的發展將深化網絡、業務和產業的融合,加快運營商轉型的步伐。

第二,可以推動運營商更加關注和積極開拓行業應用的市場藍海,有助于加快我國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步伐。

第三,從物聯網自身演進需求來看,物聯網必然會從孤立的、局域的垂直應用階段發展到泛在的、聯網的協同應用階段,通信網絡和電信運營商的價值和作用將愈來愈顯現。

對于運營商,機器對機器(M2M)業務是物聯網的切入點。所謂M2M,就是將移動通信模塊嵌入到物體中,實現機器之間或者機器與人之間的互聯通信。在物聯網的發展中,運營商可以發揮如下多方面的作用。

一是基礎網絡服務。安全可靠的接入與承載網絡是運營商的核心價值所在。物聯網的信息傳遞需要依賴移動網與互聯網,需要實現無縫網絡覆蓋和異構網絡融合,構建異構的泛在網絡為運營商提供了新的發展機會。

二是應用集成服務。運營商可打造基于移動互聯網的物聯網應用,將已有的諸多基礎電信業務能力(如短信、定位能力等)開放出來與物聯網應用相結合,通過應用集成促進業務創新,從信息流的傳輸者演變為應用服務的聚合者。

三是運營支撐服務。運營商的一大核心優勢是其業務管理和運營支撐能力,包括終端接入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網絡管理和業務管理等。運營商通過構建物聯網運營支撐平臺和服務體系,可以將認證、計費等內部支撐能力和短信、定位等關鍵資源進行統一封裝,從而降低學習成本、簡化產品開發環節、加快產品上線速度;還可以提高網絡安全性、提升產品質量和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傳感設備與終端還可以通過物聯網運營支撐平臺與運營商業務平臺和行業應用平臺溝通,為應用集成提供更便捷的手段。總之,物聯網運營支撐平臺應用模式的確定將極大推動和促進物聯網業務的發展,并且為各行各業的網絡和業務資源互聯互通奠定基礎。

四是IT設施服務。云計算模式是海量智能信息處理的重要手段,運營商能夠基于強大的數據中心資源,發展成為智能平臺建設者以及云計算服務的提供者。

盡管物聯網為電信運營商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而且運營商也有基礎和條件擔當起物聯網產業鏈關鍵角色的重任,但同時也面臨著許多挑戰和困難。

一是產品問題。電信運營商現有的M2M產品尚處于初級階段,缺乏體系化和標準化,難以規模復制。

二是商業模式與產業鏈問題。物聯網產業鏈更為復雜,商業模式有待探尋。運營商需要積極與平臺提供商、內容提供商、終端廠商、傳感器廠商以及用戶等多方合作,不斷完善物聯網產業鏈。

三是成本和市場培育問題。目前物聯網相關設備和應用成本較高,限制了應用的規模化推廣;另外,用戶消費習慣和使用習慣的培育也需要一個過程。

四是標準化問題。物聯網涉及傳感網、通信網、信息處理、終端和應用等多個環節,各個環節都有大量的標準化工作需要開展,而且不同行業、不同標準化機構對物聯網相關標準的理解和要求又不完全統一,更增加了標準化工作難度。

五是地址和碼號問題。每個聯網的終端都需要配置相應的網絡地址,發展IPv6是解決地址問題的根本手段,但目前業已存在的龐大IPv4網絡和應用使得向IPv6的演進依然面臨巨大阻力;另外運營商要解決物聯網終端所需的移動碼號資源問題,尚需監管部門的支持。

六是服務質量和運維問題。隨著物聯網應用與移動通信和互聯網的結合越來越緊密,如何實現傳感網與移動網、互聯網等的無縫融合并確保服務質量和安全,以及融合后面對數量眾多的傳感節點如何進行高效的網絡維護和故障判斷,都對運營商提出了新的挑戰。

3 物聯網業務支撐管理平臺的發展思路

支撐物聯網的發展必須建立相應的技術與業務平臺,目前存在許多孤立的物聯網應用平臺,服務于單一的物聯網應用。隨著物聯網的規模發展,建立公共的物聯網支撐環境越來越重要,政府習慣將其稱為物聯網公共服務平臺,電信運營商可將其稱為物聯網統一運營支撐平臺或物聯網業務支撐管理平臺,該平臺對于推動物聯網走向標準化、規模化發展之路,提升運營商在物聯網產業鏈中的價值至關重要。

物聯網的發展目前還處于各自為政的無序狀態,物聯網應用部門一般都獨立地建設應用平臺,僅僅從運營商租用網絡資源。從運營的角度看,目前接入到網絡中的各類行業終端和各種應用服務器均處于無監管狀態。運營商無法實現對這些設備的監控和管理,難以評估這些設備對網絡的影響,因此也就難以提供更好和更高效的服務。這一模式的弊端十分明顯,一是業務分散,各種系統垂直交叉,可規模化復用能力比較差,造成重復建設和資源的浪費;二是缺乏統一的物聯網體系架構和標準規范的指導,缺少統一的管理協同機制;三是缺少標準化的通信模塊,面向物聯網應用的終端可集成度差,成本偏高;四是缺少端對端的支撐能力,物聯網業務開發周期較長,安全可靠性差。

物聯網業務支撐管理平臺的建立就是為了改變過去的垂直平臺模式,該支撐管理平臺是物聯網體系架構中實現終端管理與業務管理的核心。如圖1所示,物聯網業務支撐管理平臺通過統一接口與運營商現有的運營支撐系統BSS/OSS互聯,完成物聯網業務運行中的鑒權管理(包括用戶鑒權、應用狀態鑒權、業務鑒權、定購關系鑒權、付費屬性鑒權等功能)、終端管理以及應用管理。物聯網業務支撐管理平臺通常不參與物聯網業務具體邏輯處理,用戶使用物聯網業務過程中的鑒權處理可由用戶歸屬地物聯網應用平臺負責。

終端管理是物聯網業務支撐管理平臺的基本功能要求,包括終端鑒權管理、狀態管理、配置管理、業務統計、故障管理、維護管理、軟件升級等。并能夠通過統一終端接入適配框架提供不同的終端接入模板,基于不同接入方式(如SMS/GPRS/USSD)的終端接入模板,提供了多廠家、多協議終端的統一快速接入。

物聯網業務支撐管理平臺同時也是物聯網業務處理中的數據樞紐,負責物聯網生產類數據的保存以及業務支撐系統(BSS)、運營支撐系統(OSS)以及應用系統間數據的傳遞。一方面物聯網業務支撐管理平臺從BSS等業務支撐系統獲取用戶狀態數據、付費屬性數據、號段數據、應用廠商數據、產品數據用于物聯網業務生產,另一方面物聯網業務支撐管理平臺負責產生用戶原始話單供BSS采集后計費,并向物聯網應用平臺同步用戶定購關系數據。物聯網業務支撐管理平臺也要支持運營商網絡和業務能力的開放,將運營商的基礎電信業務能力以標準化的接口開放給物聯網應用平臺,加快物聯網的業務應用開發速度。業務數據能夠以標準的數據格式和接口格式開放出來,使得公共業務數據也能夠成為一類特殊的能力資源,如可采用基于SOAP協議的Web Service API來提供對外部物聯網應用的支持。

電信運營商的物聯網發展思考

根據物聯網業務的發展,支撐管理平臺的規劃和建設可以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完善。其發展可有如下幾個階段。

a) 實現終端管理和基礎管理支撐。物聯網平臺建設的第一階段,應該以終端管理為主,在此基礎之上,發展基礎管理功能。本階段平臺提供的主要服務,是智能的終端管理,可以為第三方管理各種不同協議的終端接入和提供日常的終端管理維護。

b) 實現物聯網的產品組合套餐。實現基礎管理以及終端管理之后,平臺需要進一步考慮實現對物聯網產品組合的管理。

c) 實現通用業務能力集成和對應用開發的管控。平臺提供對各種能力的封裝,便于應用開發商快速進行產品的開發,同時也便于最終用戶快速地獲取更多的物聯網應用。

d) 提供端到端的業務解決方案和融合類物聯網應用。物聯網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必然出現長尾效應,為此需要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同時,也需要平臺對物聯網數據進行充分、深入的挖掘,提供更多信息融合類的業務和服務。

物聯網業務支撐平臺將沿著2個方向演進:一是不斷地增強平臺的處理能力和業務功能,因為物聯網規模化發展后,必然會對現有平臺的體系結構產生沖擊,云計算技術的引入將能有效地擴展平臺的能力,平臺的存儲層、業務層、展現層以及接口層等各個層面都可以采用云計算技術;二是將平臺的功能分散,部分功能下沉到核心網網元,由各種核心網絡設備配合完成現有平臺的功能,即將平臺演進成為泛在網中的電信設備,在物聯網發展的中后期,會出現物聯網GGSN、物聯網HLR或其他專用的物聯網網元設備,而物聯網業務支撐和人人通信的業務支撐將逐步融合,形成統一的泛在網業務支撐體系。

4 結束語

物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代表,已成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物聯網也為電信運營商開辟了新的市場藍海,在物聯網領域,運營商不應局限于提供通信管道服務,還應該通過構建物聯網業務支撐管理平臺和相應的服務體系,在物聯網產業鏈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推動物聯網由孤立的垂直應用向標準化、規模化方向發展。運營商應該堅持合作與開放,與產業鏈各方共同努力,利用運營商的物聯網支撐平臺集聚更多的有價值的物聯網應用,實現產業鏈的共贏。同時,電信網絡也需要適應物聯網的發展要求不斷演進,最終構建起物物通信與人人通信相融合的泛在網網絡和業務體系。

參考文獻:

     [1]邱善勤. 我國部分地區物聯網產業發展規劃分析[J].中國科技投資,2011(4)
     [2]唐雄燕. 電信運營商的云計算與物聯網發展策略[J].中興通訊技術,2011,17(2).

此內容為AET網站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主站蜘蛛池模板: hdxxxxx中国老太 | 国内精品久久影视免费 | 欧美日韩一级黄色片 |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大爽完整 | 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播放 | 日批免费视频 | 丝袜无内写真福利视频 | 男人的天堂色偷偷亚洲京东 | 午夜国产福利 | 欧美成视频无需播放器 | 中文字幕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毛片 | 国产高清狼人香蕉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视频 | 欧美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三级 | 超级在线碰 | 久久99精品视频 | 欧美成视频无需播放器 | 国产不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www色视频成人免费网站 | 亚洲一区二区黄色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 在线免费观看色片 |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97色 | 免费h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一级毛片午夜 | 日韩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 欧美日韩不卡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黄色看片网站 | 在线观看麻豆国产精品 | 成年男人午夜片免费观看 | 一级特黄aa大片免费播放视频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无毒 |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区二区三区 | 啪啪一级 | 日韩成人激情 | 国产在线爱做人成小视频 | 生活片一级播放免费 | 日本韩国在线播放 |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视频高清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