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將引發IT、CT以及其他產業的全面融合,帶來一場技術、產業和應用的巨大變革。但對于這樣一場洶涌而來的產業大潮,到目前為止,全球芯片巨頭英特爾公司并沒有命名一個專門的機構來關注物聯網研究。看似按兵不動的英特爾公司,是以什么樣的方式布局謀篇物聯網?英特爾會選擇什么樣的技術路線?又如展開新一輪的商業協作?《中國電子報》記者日前采訪了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方之熙。
商業與技術模式尚不清晰
每一個希望抓住機會并獲得成功的公司都需要根據自己的核心優勢,巧妙布局。
方博士發表了他對全球物聯網市場的看法,他說,目前,在美國,主要是研究機構在跟進相關的物聯網研究,產業界與投資界對物聯網的關注度并沒有中國高。這一方面與美國現在的經濟低迷有關,另一方面也與物聯網本身從商業模式到應用模式以及技術模式都處于“不明朗”的摸索階段有關。
對物聯網投入和關注度不高,是否意味著美國產業界放棄成為下一個產業浪潮領頭羊的機會?如何能夠在技術變革潮流中“踩準點”?方之熙認為,在這樣一個巨大的變革面前,每一個希望抓住機會并獲得成功的公司都需要根據自己的核心優勢,找準位置,巧妙地布局。
在他看來,一個技術從研發出來到成熟,再到產生商業利益,形成贏利的商業模式,和小孩成長一樣,需要一個過程。物聯網將是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但當下物聯網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一是很多技術上的問題并不清晰;二是商業模式、運營模式也并不清晰。如同當年的互聯網演進,從TCP/IP網絡協議出現,到后來贏利的互聯網商業模式的確立,經歷了漫長的演進過程。而物聯網所面對的對象與問題遠比互聯網復雜得多,它的穩定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要求之高都前所未有。所以方之熙認為,我們無從脫離物理世界來談物聯網,無從脫離商業模式、應用來談技術,物聯網所適用和需要的計算模式、編程模式、網絡架構甚至產業形態也都有待產、學、研各界共同探索。物聯網的發展,也會像蓋房子一樣,既需要建筑公司,也需要提供鋼筋、水泥、磚瓦等基礎材料的建材公司,還需要運營和提供相關房屋的企業。
多方位布局物聯網
物聯網時代,開放與協作將是整個產業發展的核心模式。
方之熙表示,對于物聯網,英特爾公司將自己定義為一個提供基礎架構與關鍵組件與模塊的公司。看似按兵不動的英特爾其實已經從幾個層次對物聯網進行了多方位的布局。
在英特爾看來,物聯網發展一定離不開安全、大數據分析處理、用戶體驗、新通信網絡架構、云計算、嵌入式系統等諸多關鍵技術,所以在這些方面英特爾已經悄悄地在進行研發布局了。毫無疑問,安全將是推動物聯網產業所面臨的頭號敵人,在安全技術研究上,今年6月,英特爾宣布投入1500萬美元,與伯克利、卡內基梅隆、德雷克塞爾、杜克等大學通過ISTC的模式進行安全計算的研究。今年8月,英特爾首席技術官賈斯汀宣布投入3000萬美元在美國的卡內基梅隆大學設立兩家嵌入式和云計算的實驗室。不僅如此,在早些時候,英特爾還通過ISTC的模式加大對“用戶體驗”研究,這對于以應用和用戶為主導的物聯網產業來說,如何根據不同用戶體驗創造出更加具有成本效應和可持續運營的物聯網應用起著關鍵作用。未來5年,ISTC的投資將超過1億美元用以進行相關研究。
從現有的產品、平臺與組織架構來看,從后端的企業級計算到前端的各類嵌入式系統,都與物聯網關鍵技術息息相關。盡管英特爾沒有命名專門的物聯網部門,但一旦這個市場成熟,形成規模化需求,英特爾便可以迅速發揮原有的優勢,快速與市場進行對接。
物聯網時代,開放與協作將是整個產業發展的核心模式。作為一個提供基礎架構和關鍵組件的公司,方之熙認為,提供一個可信賴的技術路線圖,并讓眾多的合作伙伴心悅誠服地參與到其中,實現多贏,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而要做到這一點,需要英特爾公司做很多超前的系統研究,首先做出樣板來,讓大家看到成功的系統運營模式。所以英特爾在很多物聯網領域進行應用探索,包括英特爾在美國俄勒岡與社區將各種傳感技術與醫療技術相結合共同建立的老人醫療救助項目,在中國正在推動的車聯網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