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推動:縮小與FDD進度差
各大無線技術的演進皆有傳承,而TD-LTE繼承和拓展了TD-SCDMA在智能天線、系統設計等方面的關鍵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其技術優勢體現在速率、時延和頻譜利用率等多個領域。
TD-LTE和WiMAX一樣,使用一個單信道同時進行數據的上下行傳輸;而LTE FDD的上下行傳輸需要兩個信道,并且兩個信道之間還需要一個保護頻段,以防止鄰近的發射機和接收機之間產生相互干擾。尤其在頻譜資源日益稀缺、對稱頻譜價格居高不下的情況下,TD-LTE利用非對稱頻譜的特性成為無可替代的優勢。
2008年以來,我國全面部署了TD-LTE研發產業化工作,專門成立了TD-LTE工作組;2009年起開展TD-LTE關鍵技術研究和驗證,積極推進產品和儀表開發,開始進入技術研發期;2010年在北京懷柔區進行了TD-LTE技術試驗,8家系統廠家、5家芯片廠家基本完成測試,同年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試驗網的上線令普羅大眾也對TD-LTE有了初步認知。
“TD-LTE與LTE FDD有半年差距”在業界是一個共識,然而在2011年中,TD-LTE已形成與LTE FDD相當的系統設備、終端基帶和射頻芯片、終端產品和關鍵測試儀表的比較完整的產業鏈體系,系統側由R8向R9版本演進,終端側也由單模向多模發展。
目前包括華為、中興、大唐、諾西、上海貝爾(阿朗)、愛立信、普天、新郵通、烽火通信、三星多家主流系統供應商均已推出TD-LTE商用端到端解決方案,同時已有超過17家芯片供應商投身TD-LTE陣營。
TD-LTE GTI 啟動
規模試點邁出商用化第一步
如果說2010年上海世博會試驗網首次將TD-LTE從先進技術變為可感知的、實實在在的移動寬帶業務體驗,2011年的規模試點則邁出了TD-LTE商用化的第一步。
2011年初,工信部與中國移動正式啟動在上海、杭州、南京、廣州、深圳、廈門六大城市啟動TD-LTE規模試點。3月24日,工信部公布了第一批5個城市的TD-LTE規模試驗網部署計劃,華為、諾西、上海貝爾(阿朗)、中興、大唐5家系統供應商分別入選,同時入圍的還有海思、創毅視訊兩家芯片終端供應商。3月30日,信產部又宣布第二批設備供應商愛立信、摩托羅拉分別入選部署深圳和廈門的網絡。
截至2011年9月底,TD-LTE規模試驗第一階段測試基本完成。在這一階段中,主要考驗了產業鏈在無線網絡性能、多芯片、室內覆蓋、終端以及核心網、承載等幾大方面的技術與產品成熟情況。共計有來自全球的11家系統設備廠商和10家芯片廠商參與了測試,經測試多項指標與LTE FDD同步。
年底啟動的第二階段測試預計將于2012年6月結束,將實現和驗證R9性能、實現祖沖之加密算法,推動多模終端和芯片研發。
由中國而世界
作為由工信部、中國移動主推的4G國際標準,TD-LTE不僅在國內經歷了從早期技術試驗到六大城市規模試驗的實質性突破,在國際上也獲得了廣泛支持。
2011年2月,中國移動聯合歐洲沃達豐、印度巴帝電信、日本軟銀、美國Clearwire等7家運營商共同發起的TD-LTE全球發展倡議(GTI)啟動,目前已吸納了來自各大洲的32家運營商。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12月中旬,全球已簽署的TD-LTE商用合同累計達15個,沙特電信、沙特Mobily、波蘭運營商Aero2、日本軟銀、瑞典Hi3G均已實現商用。
值得關注的是,2011年9月日本第三大移動運營商軟銀與華為、中興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選擇了TD-LTE作為4G時代的主要市場路線,項目涉及數萬個基站,此舉標志著TD-LTE技術及中國系統廠家攻破全球最為封閉的高端市場。
目前軟銀東京、大阪一帶部分城市的網絡作為首期商用的網絡已正式放號使用,該運營商還規劃在原有的近15.7萬個站址上來部署網絡,并在2013年3月前實現全日本99%的區域和人口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