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衛星導航定位行業起步較早,但只在近些年才真正發展起來,軍用和民用市場齊頭并進。中國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引進GPS技術。隨著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產業的發展,以及第一代自主衛星導航系統——北斗系統的建成,衛星導航定位技術與產品已進入我國國民經濟的多個領域并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在測繪、勘探、海上漁業、車輛定位監控等方面.
在未來的數年間,隨著定位手機的高速增長和移動位置服務業的展開,原先以車輛應用為主的局面將逐步讓位給衛星導航與蜂窩通信融合的定位手機。行業總產值中運營服務的份額也會逐步加大。“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根本上促進我國衛星導航發展。
目前,中國衛星導航行業有以下基本特點:
中國衛星導航產業發展提速,GPS手機領銜個人終端市場
此前國內的GPS應用服務市場,汽車導航應用一直是主導性的業務,但這一局面正在發生改變。移動導航業務日益成為GPS應用服務市場的增長動力源泉,其市場空間將遠遠超過車載導航,而手持式GPS終端產品將無疑將是推廣導航應用的有效載體,對于手持式GPS終端市場,可供挖掘和市場增值的空間較多,照相、多媒體娛樂、通訊、藍牙、Wifi等各種功能都可以較為容易的嵌入到手持式GPS終端產品中去。
中國具備GPS定位功能的手機銷量近年來一直呈增長態勢。GPS手機的增長迅速,一方面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進行休閑活動的范圍在不斷擴大,伴隨著私家車數量的增長,人們對于導航和定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而汽車上使用的車載GPS導航系統,對于有車族來說雖然是非常有誘惑力的配置,但也有便攜性、價格上的劣勢。相比之下,手機,尤其是智能手機的便攜和日益普及等特性,使它在與GPS結合時有著先天的優勢。另一方面,運營商和服務提供商不斷推出一些基于位置的實時服務也是GPS手機市場不斷擴展的重要因素。如城市交通狀況的實時導航服務等就具有非常大的實用價值。目前,包括導航方案提供商、接收芯片提供商、導航地圖軟件提供商、其他內容提供商以及內容服務運營商等在內的產業鏈日益完善,為市場的擴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國內GPS市場容量仍有突破性增長的空間
2010年,中國乘用車產銷1389.71萬輛和1375.78萬輛,同比增長33.83%和33.17%。其中中國汽車后裝導航市場(車載后裝GPS、便攜式GPS)的主要目標市場——狹義乘用車(基本型乘用車(轎車))產銷量分別完成957.59萬輛和949.43萬輛,同比增長28.17%和27.05%,持續增長的汽車市場為GPS市場容量的擴大創造了條件。
車載后裝GPS市場異軍突起,國內廠商占主體地位
近2年來,中國車載后裝GPS市場吸引了諸多資本的關注,市場發展異軍突起。車載后裝GPS廠商多為汽車音響背景,其導航產品的價格和利潤一向高于便攜式GPS。
車載后裝GPS最早作為車載多媒體的支線產品出現,目前的車載后裝GPS分為“加裝”和“整體”機兩種:“加裝”導航主要適用于12萬以上的高檔車型,在原車多媒體的基礎上進行解碼加裝導航設備;“整體”機主要適用于12萬以下的中低檔車型,需要拆除原車音響,安裝簡便。2010-2011年,中國車載后裝GPS的價格受到一定沖擊,轉入中低端目標消費群體。
手機應用商店服務模式深刻影響了GPS市場
相比傳統導航,手機應用商店服務模式讓用戶不再孤立的自主導航,更加智能、更加互動的新導航系統孕育而生,比如基于用戶實際地理位置提供個性化服務,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和實時的折價券,個性化的移動廣告等。
同時,貝葉思咨詢認為,我國衛星導航應用與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國內衛星導航和授時應用過度依賴GPS,形成重大安全隱患
缺乏統一標準法規和準入規則等產業政策,產業鏈尚待完善
國產芯片市場占有率低,必須發展小體積、低功耗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