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日前宣布了對我國光伏電池及組件的反傾銷稅初裁結果,稅率達31.14%至249.96%,高額稅率下我國企業將被美拒之門外,終裁結果將在十月初宣布。面對美國光伏雙反高稅率 政府企業要兩手準備,特別是要加速國內光伏市場開發。
“我們已經做好了反制準備,但是希望不要出臺,因為這對中美兩國都沒有好處。”在5月18日光伏反傾銷初裁結果解讀會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表示。有專家建議,中國的光伏行業集中在下游電池環節,上游多晶硅及設備多是從海外進口,而美國一直是我國主要的進口地,我國可以在此方面對美實施反制裁。
企業也有應對之道,在美上市的昱輝陽光董事長李仙壽建議:“我國企業可在海外建立電池片廠,或向臺灣轉單代工,成本或將增加6%-12%,但避開關稅后仍有競爭力。”
事實上,即使在美國,雙反調查也并沒有得到“一邊倒”的支持。據了解,美國國內已經組建了名為“平價太陽能電力聯盟”的組織,其成員包括101家美國企業,對SolarWorld為首的7家申訴企業發出了譴責。
美國光伏巨頭GT公司已經明確其反對態度,公司市場通訊主任JeffNestel-Patt稱,“雙反是個錯誤,會影響光伏行業的發展。但不管裁決結果如何,長遠來看,我國企業不會受到太大影響,這種貿易戰持續不了多久,最終還是要回歸理性。”
美國太陽能產業協會主席RhoneResch亦在聲明中表示,美國近期在多晶硅、聚合物和設備上投資了數十億美元的資金,這些產品絕大部分都用于出口。如果此次爭端持續升級,將會危害到美國方面的投資。太陽能行業呼吁美國政府和我國政府立即磋商并出臺一個能使雙方都滿意的解決方案。通過合作與協商開展貿易救濟措施。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世界的光伏行業都籠罩在陰影之下,對中國的光伏組件產業影響更為嚴重。
多家公司的一季報出現大幅下滑。精功科技一季度營業收入2.6億元,同比下降47.51%,凈利潤0.1億元,同比下降88.40%;奧克股份一季度營業總收入4.52億元,同比下降42.55%,凈利潤2120萬元,同比下降59.48%;億晶光電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削減61.34%,凈利潤同比減175.58%;東方日升一季度收入同比削減45.81%,營業利潤比上年同期削減113.35%。
對于凈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企業普遍認為是產能嚴重過剩所致。2011年光伏組件產能擴張遠大于需求的增長,導致嚴重的供過于求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并致使價格飛速下跌。據了解,2011年底世界光伏硅片產能增長了50%,達50GW,而安裝需求僅增長了35%,至26.9GW。
超日太陽董秘顧晨冬對記者說:“按照目前全國光伏的需求來看,公司的庫存還需一到兩年的時間才能消化掉。”
面對世界產業困境,阿特斯董事長瞿曉鏵呼吁,此時正是光伏業的寒冬期,美國選擇在此時制裁我國光伏企業,勢必會兩敗俱傷。整個光伏行業目前還在發展時期,產業鏈各個環節需要多個國家共同參與,利用各自的優勢共同發展,才能實現平價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