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我國三網融合,在2010年初首度明確“時間表”。1月1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目前我國已基本具備進一步開展三網融合的技術條件、網絡基礎和市場空間,加快推進三網融合已進入關鍵時期。由此,了解國際上三網融合的情況,既是大勢所趨,也成為大勢所“求”。
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相繼解除了電信企業與廣電企業相互進入限制,基本實現電信網、互聯網和廣電網的三網融合。近年來,隨著光接入成本下降帶來的“光進銅退”和數字電視技術逐漸取代模擬技術,三網融合市場再次出現了高速增長的勢頭。2009年初至今,英國使用數字電視的家庭已經接近50%,并以每周3萬戶的速度增長,電信寬帶和有線電視寬帶網絡已經覆蓋全英國80%的家庭和企業。手機電視、IPTV等新業務層出不窮,資費大幅降低,消費者的信息需求迅速被市場感知、滿足,成為三網融合的最大受益者。同時,三網融合衍生的市場機會創造了大量就業,新技術迅速擴散到其他產業,推動了整個社會的信息化進程。
歐美電信企業和廣電企業分別依托各自的核心競爭力在三網融合市場上展開競爭。電信運營商具有提供電信服務和Internet接入服務的豐富經驗,一直處于信息技術產業的前端,與眾多IT公司合作關系密切。伴隨移動通信的發展,電信運營商能夠提供時間和空間上無縫信息服務,這些因素構成了在融合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隨著DTV(數字電視)技術的進步,以有線電視公司為代表的廣電企業以DTV切入電信服務領域。近兩年,DTV在歐洲已經覆蓋60%的家庭,DTV網絡能夠同時提供語音和高速Internet接入服務,歐洲的廣電企業在提供三網融合業務方面出現了超越傳統電信運營商的勢態。
除了技術因素,三網融合的迅速發展還得益于其監管政策。發達國家的三網融合在政策法規上主要體現為融合立法和成立融合監管部門:通過融合立法取消原來的政策性產業壁壘,打破壟斷,引入競爭;在原有監管部門的基礎上成立融合監管部門,提高監管效率;為適應新的情況,確定依法監管、最低程度干預和以行業自律為主的監管原則,著重保護未成年人和個人隱私。
在我國,三網融合由于多年來的政策、監管和行業隔閡等原因,導致手機電視、IPTV等技術創新和市場等發展不理想。作為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的重點,三網融合要遵循客觀規律,在借鑒國外成功經驗的同時,
立足于國情,以促進市場競爭和創新為目的,加快融合立法和建立完善的融合監管機制。三網融合不僅僅是打破壟斷,更需要的是電信、廣電兩部門摒棄門戶之見和利益之爭,在技術標準、產業政策、融合監管等方面通力合作,以切實讓消費者受益、做大做強國內三網融合市場和提升相關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為共同目標。(作者:曾劍秋為英國劍橋大學博士,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信息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