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在空中輕點兩下,手機屏幕就能解鎖;上下晃動手指,就能輕松瀏覽網頁內容——在GSMA展會上,一家來自國內廠商所展示的體感控制手機引來了圍觀:在手機中加入一個體感芯片,采用了聯發科MTK低端方案的手機也能實現這些以往只能在三星GlaxayS4見到的新奇功能,而這項技術的硬件成本,僅僅需要2美元左右。低廉的成本,使得體感控制在中低端智能機市場有了規模化可能。
不過,這項技術要大規模市場化仍需待以時日:上游芯片供應被三星買斷,而且技術本身的精確度和適用性仍有待提高。
成本相對低廉
對準手機比出剪刀手,攝像頭就會捕捉人臉并自動拍攝;沖著話筒喊一聲“拍”后,手機也能自己拍出照片。在GSMA展會上,中科創達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鄒鵬程給記者演示了他所帶來體感控制手機,除了這些應用外,手機也能夠實現手勢解鎖、滑動瀏覽頁面等基礎功能。
這些新奇的功能是通過手機前置攝像頭處的一枚紅外感應芯片實現的,技術與三星S4等高端手機體感控制的軟硬件原理類似:芯片采用紅外線發射和接受的方式,利用算法判斷出用戶手勢,觸發與之對應的操作。不過要完完全全開發出這套功能,手機廠家除了搭載硬件外,同時也要對安卓系統的底層系統進行部分修改,加入內置驅動,鄒鵬程介紹,“應用也要加入相應的程序,或者通過制作安卓系統ROM包的形式,讓更多的應用程序能夠支持手勢操控,不過對手機廠商來說并不是什么難題。”
這種技術的成本方案比較低廉,對手機的整體硬件配置沒有過高要求。“單純芯片的硬件成本在2美元左右。成本不是很高。在采用MTK方案的手機上也能流暢運行,主打千元檔左右的中低端智能機市場。”鄒鵬程對記者表示。
精準度、應用豐富程度仍有待提高
負責這項技術研發的產品總監王旭對記者表示,他們已經推出了名為SmartDroid的第三方ROM包,并開發出了幾款手勢控制的APP,不過在精確度和適應度方面仍有待提高:“三星的S4已經可以實現1cm以內的精確定位,但我們目前還做不到那么精準,能實現較遠距離的單點監測。”王旭形象地說道:“比如說用手在屏幕前揮舞,它只能識別為一個物體,而無法辨認出五個手指,或者是手指開合的動作。而且在利用手指滑動瀏覽網頁時,要繞開屏幕才能繼續下拉頁面,否則屏幕會跟著手指滑回去。”
同時,這項技術日后在市場上的成熟,還要依賴于支持體感控制技術的第三方APP的豐富:“目前還只是應用在一些基礎操作領域,沒法做到支持復雜的手機游戲。”
不過王旭表示,他們目前已經與高通等芯片廠家聯合研發,將這項技術擴展到更多領域的應用程序,以后也會進一步完善算法,提高識別的精準度,“達到多點監控,豐富體感操作內容。”
規模化推廣仍待時日
雖然操作炫酷,成本低廉,但要真正能讓中低端手機市場大規模應用到這一技術,仍然得待以時日。
來自國內一線品牌手機廠商的負責人對記者透露,三星已經一次性買斷了體感芯片市場:“技術不等于可應用產品,三星已經將上游供應商的成熟產品全部買斷到9月份,這期間除非出現新的供應商,否則國內的手機市場不可能用到這一技術。”而該人士對記者表示,三星為了保證其體感控制的獨特性:“一般都會買斷幾個月的產品供應,因為幾個月后其他供應商也有類似產品出來,它只是為了保證旗艦產品在這段時間的獨有性。”
不過,國內廠家也并非沒有其他出路。王旭對記者表示,他們也研發出一種利用手機攝像頭監控手勢動作,從而實現體感操控的替代方案:“對應用軟件做下修改就能實現,雖然精確度不如紅外技術那么高,但也能滿足日常應用操作。”而另一位手機廠商對記者表示,這項技術很快就會普及:“目前其他芯片供應商也有方案出來,而且三星也只買斷到9月份,我們后續上市的機器也會加入這類方案。”
鄒鵬程表示,他們也在同手機廠家合作,并且即將推出成熟產品:“要在千元智能機市場達到規模化,得到明年下半年,不過預計在年底之前,華為、中興、小米等國產中高端品牌都會推出搭載這一技術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