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張潔每次到杭州大廈附近逛街時,總能碰到幾個年輕人給她塞些促銷樣品。
而他們只有一個請求,那就是用張潔手機中的微信“掃一掃”該產品的二維碼,并確認關注。“可以通過微信預訂我們的產品,支付的時候用支付寶就可以了。”促銷小姐耐心地說。
不過,更讓張潔覺得不可思議的是,促銷小姐還告訴她,再過些天,她就可以用微信的支付功能直接下單了。
促銷小姐并沒有口出狂言。記者獲悉,微信5.0版本將推出與財付通合作的支付功能,財付通還會聯合QQ手機版一起來做移動支付。
而此前,這一市場長期被阿里巴巴的支付寶占領。
一向財大氣粗的銀行也不愿放棄移動支付這塊“蛋糕”。經常上手機版微博的人,會在醒目的置頂位置看到中信銀行(601998,股吧)力推的“異度支付”結算類品牌,包含了時下最熱門的二維碼支付、NFC支付(近距離無線通信)、全網跨行收單等子產品。
隨著移動物聯網的高速發展,移動電商也成為各路人馬的必爭之地。而在這當中,誰能搶占到移動支付的先機,顯得至關重要。
微信與微博“斗法”電商
移動支付是重要一環
阿里巴巴入股后的新浪微博與騰訊微信這兩大社交平臺,目前都擁有龐大的用戶群,并且都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社交媒體,而是摻進了交易屬性。
更重要的是,在它們背后,是國內兩家互聯網大佬阿里巴巴和騰訊在電商市場醞釀的一場大戰,并且現在“好戲”才剛剛開始。
騰訊日前正式確認,微信5.0版本將推出支付功能,可以實現線上支付和線下消費的結合。面對微信的來勢洶洶,阿里巴巴也開始加速支付寶的升級,向第三方應用全面開放賬戶體系,并加入了正當紅的余額寶服務。同時,傳聞已久的“新浪微博淘寶版”也會上線。
雙方在移動電商的斗爭中互不相讓,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環便是搶占移動支付的先機。
支付寶自不必說。依靠多年積累的經驗和品牌歸屬感,目前已經有著相當成熟的用戶群。而騰訊自身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嵌入到公眾賬號中,不僅能實現微信公眾賬號內的支付,還可以實現掃碼支付及在商家APP內一鍵支付。未來用戶可以隨時隨地在微信平臺上購物,比如話費充值、火車票和飛機票購買、數字內容或虛擬物品消費等。
搶灘移動互聯“異度空間”
銀行打響保衛戰
互聯網再次改變了金融業的常規形態。而在移動支付方面,一向淡定的銀行也開始走“激進”路線。
前不久,中信銀行在南京舉辦發布會,首次在業內推出“異度支付”品牌,包含了二維碼支付、NFC支付、全網跨行收單等產品,這意味著銀行終于吹響了網絡金融保衛戰的號角。
“客戶的消費行為和支付行為正在發生變化,減少現金、普及網絡、推廣無卡支付是我們今后發展的方向。”中信銀行行長朱小黃在發布會上表示。
據了解,中信異度支付的核心價值是實現了三個分離。一是購物行為和支付行為的分離;二是支付行為和結算方式的分離;三是支付行為和支付工具的分離。
其中,二維碼支付作為“異度支付”的重點產品,將有效地解決線上線下的融合,使支付不再受物理網點和PC終端的限制,隨時隨地完成支付操作。
記者從中信銀行杭州分行獲悉,目前中信攜手蘇寧推出的線上線下二維碼購物支付計劃正在推進中。屆時消費者可通過蘇寧無線APP各種應用及掃描店內和易購網站上的商品二維碼,進入到HTML5的中信銀行支付頁面,通過首次綁定銀行卡后,輸入密碼即可直接付款。
在支付后,消費者憑借中信銀行發送支付完成的動態二維碼憑證,可選擇送貨上門或當場拿貨和取發票,這樣可以為客戶節省排隊等待收銀、拿貨的大量時間。
大數據時代下
移動支付發展速度驚人
伴隨著高速移動通信網絡的建成以及智能終端的發展,移動支付成為繼現金、銀行卡之后一種全新的支付方式,從而在各方面改變了大眾的消費習慣。
從我們最習慣的POS機刷卡開始,到去年各家銀行躍躍欲試的內嵌式手機直接支付,再到如今的二維碼和微信支付,我們的支付習慣也經歷了一次次變革。
不得不說,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移動支付行業正以驚人的速度迅猛發展。
根據央行的數據顯示,2013年一季度移動支付達1.98億筆,總金額超1.10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9.30%和206.46%。移動支付的增長速度躍居各類支付業務之首。
同時,根據權威數據預測,到2016年的全球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將超過6000億美元,是2011年的三倍。再加上新一輪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發放,更是給了這一行業順暢通行的綠燈,未來長期內看漲。
目前的情況是,互聯網企業、金融機構從各自優勢領域出發,從兩頭切入:第三方支付企業、P2P貸款公司利用互聯網平臺介入金融服務業;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業,則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出網上銀行、電子銀行乃至電子商務平臺,掀起渠道的電子化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