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CES上,色彩亮麗的高通展臺展出了各種新奇玩意:紅龍機器人、車頂閃爍高通logo的藍色可聯網汽車以及玻璃箱中佩戴各式智能手表的人體模特。
會場內滿是喧囂的人群,而在高通展臺背后一間安靜的會客室中,公司總裁德里克·貝利(Derek Aberle)正在對高通2015的戰略進行解釋。
高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移動芯片制造商,其希望進一步擴大自己在可穿戴設備、機器人、汽車、醫藥技術及其他領域的影響力。
高通的愿景也是其他技術廠商的共同理想——搶占物聯網領域的制高點。物聯網展現了巨大的潛力,吸引了眾多高通的競爭對手。例如,緊靠高通的英特爾展臺上,各種可聯網設備紛紛登場。
據市場研究機構IDC預測,到2020年,物聯網市場規模可望達到3.04萬億美元,這也是吸引眾多廠商前來角逐的原因。
在高通試圖搶占所有這些全新市場的同時,這家制造了驍龍移動芯片的廠商正在遭遇來自中國當局的反壟斷調查。但是貝利表示,無論結果如何,影響都不會擴散到中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
全力搶占汽車和醫療市場
貝利表示,在物聯網方面,汽車和無線醫療是高通關注的重點。在汽車方面,公司將會在自己的可聯網汽車上進一步發展,例如與通用合作開發OnStar安全 與導航系統,以及推出數字顯示器和安全系統相關產品,例如對駕駛員面部持續監控的攝像頭,其能夠在駕駛員疲勞駕駛的情況下發出通知。高通在汽車方面將會面 對顯示芯片制造商英偉達的直接競爭,后者已經在該領域具備極大的影響力。
“未來的汽車將會是性能強勁的計算機,”英偉達CEO黃仁勛在CES上對數以百計的觀眾表示,他同時強調公司將會為自動駕駛和數字儀表盤顯示技術提供全新的解決方案。
而在醫療領域,高通于上周宣布將于連鎖藥店巨頭沃爾格林及制藥巨頭瑞士諾華展開合作,利用自身在移動技術方面的優勢,推出遠程病患監測系統,同時加速藥物試驗方面的數據收集。高通希望,上述技術能夠降低醫療費用,同時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
貝利表示,公司設計的應用在可穿戴及其他聯網設備上的芯片已經開始出貨,而不僅僅停留在規劃階段。
而在公司的管理組織形態上,貝利表示,在主要的移動業務方面,公司組建了一只專注的團隊,同時對于每個新領域的核心業務,公司都有專門的團隊來負責。此舉有望讓每個團隊專注于自己的首要任務,而不被其他繁雜事務干擾。
隨著智能手機市場的日漸成熟,高通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來維持自身的增長速度。公司已經與包括三星、索尼及蘋果在內的主流智能手表廠商展開合作,為他們設 計尺寸更小且能耗更低的芯片。同時,公司花費25億美元代價收購的英國芯片制造商CSR將會進一步鞏固高通在無線藍牙技術方面的優勢,該技術是可聯網設備 方面的關鍵技術之一。至此,公司已經在可穿戴及物聯網領域掌握了優勢籌碼,然而,這些尚不能確保最終的成功。
撲朔迷離的中國市場前景

盡管高通在穩步推進其擴張計劃,但是其在中國遭遇的反壟斷調查已經歷時1年之久。而中國不但以用戶數量衡量是世界上最大智能手機市場,而且也是高通最重要的市場之一。
在2014財年,高通高達265億美元的營收中有一半來自中國。其與包括微軟和戴姆勒在內的其他跨國企業一樣,正在遭受反壟斷調查。該調查對高通的股價及中國市場業務構成一定拖累。
公司股價在過去一年表現平平,而標普500指數漲幅在10%附近。高通于上月表示,將會裁掉大約600名員工,占其員工總數的2%。“中國因素在近期顯然對公司業務及股價表現構成利空,”晨星分析師布瑞恩·克尼洛(Brian Colello)表示。
盡管種種不利因素尚未消除,但是當談及高通在中國的未來時,貝利仍然持樂觀態度。他表示公司在中國市場已經耕耘10多年,他們仍然會與本地設備制造商及電信運營商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并且會推出高速無線4G的相關產品。貝利期待與合作者實現雙贏局面。
而且,貝利表示,每個國家的反壟斷法規不盡相同,在專利方面也是如此。因此,無論高通在中國的業務遭遇何種影響,都不會擴散到其他市場上。
如果高通沒有被中國當局牽制,其應該已經在該國4G市場上具備了強大優勢,來自HIS公司的福格(Fogg)表示。但是,一旦高通最終退出,其他亞洲的競爭對手例如聯發科或展訊將會迎來自己的機會。
盡管高通在2015年將會面臨上述各種挑戰,但是其在可穿戴及物聯網領域仍然有望取得巨大進展。福格表示,“高通在這些領域擁有良好的基礎,有望幫助公司實現自己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