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消費者業務正式發布其2014年度經營數據:2014年,消費者業務終端產品總出貨量達到1.38億部,同比增長7.8%。華為智能手機出貨量超過7500萬部,同比增長45%。2014年華為消費者業務銷售收入122億美元,彎道超車首次突破百億美元的里程碑大關,同比增長30%。
站穩中高端,智能機發貨量穩居全球第三
發布上華為消費者BG首席營銷官邵洋稱,在銷售收入上華為從2011年的45億美元到2012年的75億美元,再到2013年的94億美元,以 及到去年的122億美元,這個過程中華為一直是穩步增長。發貨量上也從2013年的5200萬增長至7500萬,綜合各方面得到的數據,華為從全球智能終 端品牌第二陣營中脫穎而出,穩居全球第三位置。
2013年,華為在全球市場初步構建起公開市場能力的基礎上,2014年實現了站穩全球高端市場的任務。其中2014年華為4G手機出貨占比達 到29%,高端旗艦智能機占比18%。華為P7上市半年后銷量已經超過了400萬臺,預計整個生命周期的銷量大概會在700萬臺左右。而作為華為手機今年 最成功的產品Mate 7 上市僅3個月,已經超過了200萬臺銷量。華為消費者業務副總裁徐欽松向集微網透露,預計Mate 7的整個生命周期出貨量在700萬~800萬臺。
榮耀品牌增幅超20倍,明年營收再翻番達50億美元
作為華為消費者業務旗下的電商品牌“榮耀”在2014年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14年榮耀系列產品出貨量超2000萬部,其中,榮耀3C系列超過800萬部,榮耀3X系列超過400萬部,榮耀6上市6個月銷量超過300萬部。截止2014年年底,榮耀品牌已經進入全球近60個國家和地區市場。
2013年整個榮耀的收入為1.09億,而在2014年的收入達到了24億美元,激增20多倍。華為榮耀業務部總裁劉江峰表示,2015年的目標是榮耀營收再翻番,達到50億美元。
公開渠道收入占比41%,海外市場收入超國內
2014年,華為消費者業務另一個顯著變化則是公開渠道的收入占比大幅上升,公開渠道(含電商)在手機銷售收入中占比達到41%。邵洋透露,過去一年里華為開了300多家服務店,幾乎每一天都在開店。目前已有3萬個專柜,有7900人的團隊。
另一個有意思的數據是2014年華為終端在海外市場收入出現了大幅度增長,海外營收已經超過了國內,占比達到了52%。分區域來看,智能機發貨量與2013年相比,在中東&非洲實現了254%的增長,亞太122%、拉美104%,歐洲77%。
有11個重點國家里面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5%:目前在緬甸市場份額高達50%,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市場份額為16%,巴基斯坦和白俄羅斯市場份 額為13%,中國市場份額為8.1%,南非市場份額7.4%,荷蘭市場份額7.5%,西班牙市場份額7.6%,意大利市場份額7%。
2014研發投入12億美金,終端專利12000件
在研發投入上邵洋透露,2014年在研發上的投入達到了12億美金,全球建了16個研發中心,比如巴黎美學中心,美國的射頻中心,中國的研發中心,日本的器件中心,印度的軟件中心。對于2015的研發投入邵洋表示,暫時不能透露,但可以肯定這個數據非常大。
此外,華為在知識產權專利有62959個,其中涉及到終端的有12000多個,這意味著中國手機專利一半以上是華為申請的。而華為在LTE的專利領域,核心標準的提案通過569件,占到了LTE的25%的份額,位居世界第一位。
猛攻海外,2015年智能機出貨量目標1億部
對于2015年的預期,余承東對集微網表示:“2015年是我們的關鍵之年,2015年就相當于是遼沈戰役,這一仗對華為至關重要。因為我們2015還會出幾款更有競爭力的產品,這將奠定我們的綜合競爭力,品牌崛起之后華為就會走的越來越遠。
具體到銷售目標,余承東表示,2015年智能機要從2014年的7500萬增加到1億,營收要增加到160億美元,高端機占比從2014年18%提升到30%。2015年海外收入占比要從52%提升到60%。
在國內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2015年華為將戰略突破口放在海外市場。余承東表示,從去年經驗來看,過去一年有些國家做好的有6倍的增 長,差的也有3倍的增長,而且有的國家市場份額超過了中國,我們現在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還不到10%,有些國家都到10%~16%了。未來華為將選拔一些有 經驗的主管,復制國內模式到海外,激活海外線上營銷,建立樣板市場。
布局智能硬件:智能手表、車載即將殺到
除了智能手機業務外,華為還將戰略投入智能穿戴設備和智能家居等新產業。華為消費者業務副總裁徐欽松向集微網透露,今年將在巴展要發布的可穿戴式的戰略,屆時將有多快可穿戴設備亮相。其中就有華為智能手表亮相。
在車聯網車聯網方面今年也有大動作,邵洋透露:“華為去年與奔馳、奧迪、東風等企業進行了前置的融合,今年開始這車里面會陸陸續續裝上華為的模塊,大家將會看到一款車載的產品,它是世界上體積最小的汽車WiFi模塊。我們希望今年能夠看到這種模式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