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的“米粉節”剛落下帷幕,小米曬出20.8億元的銷售成績單。但在今年的“米粉節”,小米5款新品中引發大量圍觀的不是什么智能設備而是簡簡單單的插線板。業內對此解讀為,小米欲打著“干死山寨貨”的旗號以較低價格開始發起對插線板行業的沖擊。表面上看來還是一場互聯網企業如狼入羊群,如火如荼的開展行業顛覆。作為制造業升級的“互聯網+”真能簡單地靠價格+情懷來顛覆嗎?社會轉型期傳統和現代企業如何交卷,讓我們從小小的插線板來一窺究竟。
小米現象解讀:研發花費超過1000萬的插線板
“要把插線板當成藝術品來做”。小米CEO雷軍一開始就為小米插座定了一個極高的調子,叩開了消費者的心門。
據了解,這款定價49元的小米插線板,是一家由小米和突破電器聯合成立的公司,原突破電氣的副總經理林海峰出任負責人。
對于小米插線板的研發費用高達1000萬元,外界有所質疑。小米表示:“由于這個事情具體是由青米公司來操作,具體的研發費用分配,小米不方便透露。”
眾所周知,小米的五大核心產品包括:智能手機、智能電視、盒子、平板、路由器。但近年來,小米開始頻頻切入一些看似與核心產品無關的領域,推出了空氣凈化器、智能體重秤、小米插線板。
以小米插線板為例,在這個充滿國家安全標準的傳統行業來看,小米的“互聯網思維”短期內就讓一個不為人關注的行業迅速站在風口浪尖,并在“米粉節”上迅速變現。小米表示:“我們自己做的只有三類、五種產品(手機、平板、電視、盒子、路由器),其他的小米的產品都是我們投資硬件生態鏈公司去做,小米本身還是很專注的?!毙∶椎倪@種互聯網思維真的是開給傳統行業的一劑“互聯網+”的良藥嗎?
小插座蘊含大學問
插座行業其實也是一個像食品一樣的“良心”行業,它的體系內蘊藏著許多普通大眾并不了解的大學問。早在2010年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就發布了關于插座行業的新國標,新國標明確規定,要正式淘汰萬用孔插座,只允許生產符合新國標組合孔的插座用品。此舉將大大提升插座的安全性,大批劣質插座將退出市場,而整個插座行業也由此面對大整合。其實在這之前以及到今天,仍舊有很多人不了解所謂萬用孔插座有安全隱患,在普通人看來依然覺得“這不就是一個插座么”。在我們咨詢了相關行業專家發現,插座行業的產品外觀并沒有多大區別,但內部結構設計、用材的嚴謹性以及生產環節的細致程度卻千差萬別。一個插座的誕生需要100道工序的嚴苛檢測,像行業內的公牛電器僅國際標準的“UL目擊實驗室”和國家標準的“CNAS實驗室”就已經投入過千萬”。
“說實話,這個行業并不像外行人所認為的那么簡單、沒有技術門檻、利潤高。國內也有很多涉及插座的品牌,例如突破、TCL、飛雕、泰力等,還有一些知名國際品牌,比如飛利浦,很少有廠家愿意把全部資產押在插座上,因為它需要投入很多,要積累很多年的經驗才能做到更好,而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大家更希望的是賺快錢”,公牛電器的蔡總工程師說道。
插座不是簡簡單單的外觀設計好看就行,每一個插座都要經過從設計到完品入庫很多道嚴謹的技術和檢測程序。前期根據使用習慣的工業設計,再到利用電腦模擬的內部結構設計、每一個零部件選材的反復實驗、溫升的把控、上萬次的插拔實驗等,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長年的數據積累才能真正做到一個可以提供安全保障的插座。
傳統制造行業擁抱互聯網
面對小米這樣的互聯網企業進軍傳統制造業,行業龍頭的公牛會有壓力嗎?其實公牛的“互聯網思維”可謂心機太深,從辦公桌系列的產品設計上才看出一些端倪。針對辦公室一族經常需要蹲下來插拔電源的痛點,桌洞插的上下一體化設計則非常巧妙的化解了這個難點。桌面插利用其支架設計解決了手機的便利充電,桌邊插的隨意固定設計讓個性化固定電源的需求得到滿足,立式插對于占用空間大的問題則是一個最合理的設計。
每個細分的場景,用戶都需要有最佳的使用體驗,這也是類似辦公桌系列、抗電涌系列等基于用戶思維的設計出發點。
互聯網+ 時代的制勝法門
在“互聯網+”的時代,一邊是小米這樣的互聯網劍客,速度是他們的生命,輕裝上陣不斷跨界是他們的戰場。一邊是公牛這樣擁抱互聯網的匠人。大量實驗室、生產線、重資產的投入注定他們無法輕靈轉身,反復的打磨和長時間的嚴苛驗證造就嚴謹產品的同時也注定無法快速刷新產品制造奪目的煙花。
在市場對于產品品質需求激烈綻放的戰場,快與慢、重與輕的對決似乎沒人能斷言勝負。這個市場有人會為小米這樣的互聯網企業定價精準迭代迅速的產品而搖旗吶喊,也會有人為公牛電器這種擁有長年技術積淀,提供高品質產品解決方案的企業買單。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厚積薄發擁抱互聯網的創新制造企業也和小米一樣有更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