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子產品生產和應用中,我們要首先考慮“誤差”和“標準”兩個因素。“誤差”方面,生產環節中最常見的誤差是元器件本身的參數離散誤差,這決定了在設計中要有“設計冗余”。而所謂的“誤差”也要考慮應用端的誤差,即燈珠的誤差。
我們經常可以聽到“我們的驅動由于使用XXX的開關電路結構,使得電流穩定度在1%,還有各種溫度補償,以穩定這個電流值”等類似宣傳。且不管1%的電流穩定度是否為優秀指標,我們先假設這個LED驅動的電流很穩定,那么應用這個驅動的LED照明產品也要很穩定的話,就要求燈珠的參數非常穩定。
對于市場上燈珠的情況,我有一份某知名公司確認的規格書,其中正向工作電壓是3.0V-3.6V,如果取中點值3.3V,那相對誤差達到±9%。作為配套的驅動,電流穩定在哪個值最好?在此出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企業所宣傳的電流穩定性優勢越強,就越能反映出LED燈珠的不一致性,從而影響到整燈的一致性。簡單來說,LED驅動的電流穩定性越好(LED驅動的誤差越小),相對的,整燈的一致性就越差(LED整燈的誤差越大)。
再說標準,其涉及的范圍很廣,如元器件的標準,涉及到不同廠商生產的元器件通用性;另外一個是常被人忽略的生產工藝的標準化,上期提到電磁干擾的抑制問題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對單體產品來說,可以做到電磁干擾的抑制,可問題在于,每個單體LED驅動產品都有不同的解決方案。這個困境造成了對某些開關驅動電源的電磁干擾,目前尚未有能應用于大規模生產的解決方案。我們可論斷,市場上有很多LED驅動對GB、CE、UL中的電磁干擾檢測項目的抽檢是不合格的。這種LED產品在送檢時可以過關,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就不能有很好的電磁干擾抑制。此外,電磁干擾的不可控性,雖然LED整燈電磁干擾的產生源自驅動,可是電磁干擾最強的地方除了驅動,還有燈板部分。這表明,LED整燈的使用者是暴露在最強電磁輻射下。現在的人對健康、綠色如此重視,對于由LED驅動所帶來的電磁輻射一旦暴露在公眾面前,作為從業人員的我們又當如何解釋呢?
LED驅動及配套電子產品的設計應該做到:1、設計要為“被配套的產品核心技術要求”服務;2、產品的設計要同時考慮誤差和標準。這兩條看似平淡無奇的設計原則,卻能創造出一個真正對LED照明有用的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