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高通(Qualcomm)、聯發科近期在LTE SoC市場猛烈攻勢,Marvell也積極與臺積電合作開發獨家芯片互連技術,期以2.5D封裝堆疊16和28納米晶圓,實現業界首創模組化、 VSoC(Virtual SoC)設計架構--MoChi(Modular Chip),從而打造成本效益與功能整合度更佳的移動處理器SoC,預計今年底新產品即可問世。
Marvell全球業務副總裁Sean Keohane認為,具備較低成本、高整合度設計優勢,將是Marvell在未來移動處理器戰場勝出關鍵。
Marvell 全球業務副總裁Sean Keohane表示,1x納米鰭式電晶體(FinFET)制程絕對是移動處理器業者當前的研發焦點;然而,16/14納米FinFET系統單芯片 (SoC)除復雜度遽增外,成本也令人望之卻步,光是光罩(Mask)開支就上看500萬美元,一旦設計出錯還要重開一次,在在加重芯片商投資風險和壓 力,更難以滿足終端產品開發與制造商殷切追求的高效能、親民價格需求。這促使業界須顛覆傳統設計框架,以截然不同的思維打造SoC。
事實上,高通、聯發科近來積極較勁,皆重兵部署祭出20納米7模LTE Cat. 6處理器,而高通更推進至LTE Cat. 9規格,聯發科則將CPU競賽門檻拉高至十核心,因而讓身為第三勢力,產品規格仍停留八核心、5模LTE的Marvell備感壓力。為保衛國際品牌市占, 并持續開拓中國大陸4G市場,Marvell已開始押寶下一代16納米FinFET制程,醞釀反擊攻勢。
Keohane強調,未來,處理 器效能、整合度和成本優勢缺一不可,Marvell于今年世界移動通訊大會(MWC)搶先發表VSoC架構--MoChi,正是應運如今高投資、高風險與 高復雜度的16納米FinFET設計而生。MoChi可將SoC中最主要的CPU/GPU,以及LTE、Wi-Fi Combo等周邊關鍵通訊元件各視為一個模組,靈活運用16納米或28/20納米制程,再透過獨家定義的晶圓互連(Interconnect)介面、虛擬 化架構和2.5D封裝技術實現新時代SoC。
Keohane分析,移動SoC全面邁向64位元架構,并整合應用處理器、多頻多模LTE數 據機,以及無線區域網路(Wi-Fi)802.11ac加藍牙(Bluetooth)4.1多功能整合(Combo)芯片已是時勢所趨,但隨著SoC牽涉 更多技術層面,設計出錯風險難免攀升。因此,Marvell與臺積電全力發展MoChi,將仿效PC處理器南北橋芯片組概念,以16納米FinFET開發 多核心CPU/GPU,追求更高邏輯運算能力;再以成熟的28/20納米打造LTE數據機和Wi-Fi Combo,達成較高經濟效益,最終透過2.5D矽中介層(Interposer)或3D矽穿孔(TSV)堆疊封裝成SoC。
如此一來, 處理器廠不僅能將雞蛋分散至多個籃子上,還能加速先進制程設計流程,同時提升產品性價比,進一步滿足系統廠要求。Keohane更透露,由于移動裝置擴增 電源管理芯片(PMIC)、射頻芯片(RF IC)等類比方案的需求高漲,因此該公司也計畫在2016年將MoChi SoC架構推向類比/數位制程整合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