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朋友圈流行這段話:A公司認為自己的A57核心沒問題,是Q公司自己設計得不好。Q公司自然不會承認自己設計有問題,一定是A公司架構不好,要不就是T公司的工藝不行。其實這件事,大家自有公論。不過,A公司早在2013年就發布了A57架構,離16/14納米量產那么早,顯然是挖了個大坑。但是,大小S、H、M這些公司都沒跳坑,唯獨Q老大中招。手機芯片核戰爭到現在,領先者想停,追趕者卻不想停。可笑又可嘆的是,領先者竟然被追趕者逼著跳了大坑,以往的淡定從容去哪了?隨著A公司的核心架構發布越來越頻繁,芯片公司別總被牽著鼻子走而打亂了既有規劃部署,要對自己的產品和實力有信心,核心真的不是全部!
對于這個事,很多人更認同的是Q公司過了幾年風生水起的好日子,突然遭到多家芯片廠商不同招數的圍攻,比如蘋果的64位,聯發科的核戰以及制造工藝較量等多重因素,使得高通慌亂之中,沒有堅持自家的架構,而是直接采用A公司新架構,結果中招。反觀其他幾家公司,都不約而同的繞開A57,顯然大家認為這個架構有些問題或者說在現階段(尤其是工藝)還不適合。
這么說,顯然只能怪高通自己了。有朋友圈回復說,顯然是Q自己跳坑,不能怪A。
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我連續關注810發熱問題已經有很長時間了,至今也沒看到任何有說服力的證據。能拿出的證據就是部分采用810的機器的確發熱嚴重。一切不利因素似乎都指向了高通,而高通的回應則只有一句,810沒有問題!
一個說沒有問題,但幾款旗艦機的確有嚴重的發熱現象,那么,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如果反著來看,難道這些手機廠商就沒有問題了嗎?
我們知道,過去幾年,諸多安卓陣營廠商都把高通的頂級芯片當做自己旗艦機型的標配,以此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
所謂旗艦機型,也就是這些廠商自己花大力氣加工組裝而成(可以這么說吧),尤其部分企業,為了顯示其手機的競爭力,幾乎在配件層面不斷創記錄,單反級的拍照能力、2K 的顯示屏、DDR4的高速內存、128G大容量存儲、HIFI級音效等等無所不及,極致這個詞幾乎被所有廠商所推崇,所有廠商都在用極致的思路做手機,這其中也就把手機核心的處理器用到了極致。
用一個更簡單的例子,如果X公司推出了一款全世界最牛的汽車發動機,然后給所有整車廠商供貨,如果說發動機成了消費者選車的標桿,那么在競爭激烈的市場,多家車企都爭相用該款發動機造車,有兩箱、有三廂、有SUV、有MPV等等吧,那么試想,同樣一款發動機,卻又這么多配置的車,你說車的性能會一樣嗎,更何況,每家廠商的工程師水平也不一樣,對發動機的調教水平也就不一樣。
再舉一個更有意思的例子,我們的心臟。如果我們每天都跑馬拉松或者劇烈運動,那么這顆心臟能不能承受的了大家很清楚。所以,適當運動,慢運動,讓心臟在合理的承受范圍內運行,我們的生命才會延續的更長。
那么,同樣是處理核心的手機處理器也是同樣的道理,不管Q公司推出的是多么牛逼的芯片,總有一個承載的范圍。超過那個范圍自然就會出現能力不足的問題,如果非要超級使用,那么自然就是發熱,發熱還是發熱。
更何況,今天的消費者也同樣在手機里裝在了少則幾十多則數百的各種應用,使得手機成了一個重載平臺
因此,對于終端廠商而言,你不能為了吸引消費者,而將手機核心處理器用到極致,這就如同我們的心臟一樣,你不能總是滿負荷運載,如果你堅持,那么不是發燒就是OVER,這個道理我想大家都很清楚。
同樣看看蘋果,我們總吐槽其配置遠低于國內廠商的安卓旗艦機,但蘋果手機的綜合性能就是不錯,這其中就是一個均衡的原理。
物極必反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我們在圍繞手機這個產品的創新上明顯出現了誤區,所謂性價比,所謂高配置,所謂把PC、單反、高清電視(2KK8K)等等獨立硬件的功能都加載到手機上,讓手機成了一個萬能的東西。試想,這樣的手機能不發燒嗎!
因此,在對待810發燒這件事上,有高通的問題,也有廠商的問題,尤其是為了競爭,不顧芯片所能承載的能力,任性的創新所帶來的就是發燒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