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建電網?
發電廠發出的電,并不是只供附近的人們使用,還要傳輸到很遠的地方,滿足更多的需要。這些電不能直接通過普通的電線傳輸出去,而是要用高壓輸電線路傳送的。它把發電廠、變電站和用戶連接起來,構成輸電網和配電網。
電網是造福市民、服務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深圳電網已成為全國第四個負荷超千萬的城市電網,用電負荷密度也居全國之首,目前約為0.73萬千瓦/平方公里,已接近世界負荷密度最大的紐約、東京等城市。未來深圳電力負荷還將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預計2020年,最大將達到2000萬千瓦。
一般情況下,一個變電站從規劃到投產大約需要5-6年。然而,受土地資源緊缺、征地拆遷難等多種因素影響,深圳電網建設難度越來越大。面對困難,深圳供電局并沒有止步不前。近年來,該局在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南方電網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致力于打造綠色電網,將節地、節能、節材與環保等要求貫穿于電網規劃、設計、建設的全過程,大力運用新技術、新設備,力求變電站與周邊環境更加協調。節地30%以上的全室內變電站及220千伏直降20千伏變電站相繼在深圳率先建成投運。同時,該局還對深圳遠景飽和網架規劃進行深入研究,將綠色電網規劃深度融入城市整體規劃中。
不過,以目前的技術條件,變電站依然是城市電網必須具備的重要一環;無論是采取哪一種模式的變電站,也都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
變電站為何建在居民區附近?
即使電力從發電廠傳送到單位和家庭離不開變電站,那么能否將變電站建得距離城市中心特別是居民區遠一些呢?電力專家介紹,變電站必須建在負荷中心區附近才能保障可靠供電,這也是香港和國外其他發達地區通行的做法。
按照常規,在城市負荷密集區,1個110千伏變電站的供電半徑一般在1.5千米左右,超過這個范圍就可能導致電能質量下降,電壓不穩。就好比社區居民多了,就會在附近增加設置公交車站方便市民出行一樣,城市電網為了保證居民日益增加的用電需求,有效保障可靠供電,就需要在負荷密集的居民區附近建設變電站。
同時,修建變電站的地方,要有一個合理的進線走廊和布線規劃,同步開展配套的線路工程建設,這樣才能保證變電站建成后,電力送得來出得去。
高壓輸變電設施有沒有輻射?
建在居民小區附近的變電站,到底存不存在“電磁輻射”?會不會危害人體健康?電力專家介紹,個別市民擔心變電站會產生“電磁輻射”,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這其實是認識的誤區。
電磁輻射是能量以電磁波形式由源發射到空間的現象,或能量以電磁波形式在空間傳播(據《電磁兼容術語》GB/T4365-1995)。電磁輻射所衍生的能量,取決于頻率的高低:頻率愈高,能量愈大。輸變電設備的頻率是50赫茲,是一種極低頻,其電磁波空間傳輸能力差,所產生電磁場隨距離增加快速衰減,加上周圍建筑屏蔽作用,其影響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不會危害人體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標準限值是工頻電場強度不超過5000伏/米,磁場強度不超過100微特斯拉。而我們國家采用的磁場強度標準是100微特斯拉,工頻電場強度標準比國際通用的標準還要嚴格,是4000伏/米。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電網部負責人廖克進說,該所對變電站進行過長期的監測,得出的權威數據和結論是:變電站圍墻外的電磁感應水平,不僅大大低于國家標準,而且遠低于日常使用的吹風機、電視機、電腦、DVD、手機、微波爐等家用電器的輻射值。
在深圳,供電局很多員工每天都在變電站內工作,包括500千伏和220千伏變電站、架空線路,卻不用做任何的輻射防護,但是他們的身體都棒棒的。實際上,電磁感應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人類生活的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大磁場,我們每時每刻都生活在磁場包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