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ITU-R世界無線電大會(WRC-15)會期的臨近,全球5G研發活動明顯升溫。移動通信產業界和相關政府部門都加大了對5G研發的投入,掀起了5G研究的第一波熱潮。實際上,在推動5G的發展方面政府會扮演更加積極的角色。近日有消息指出,十三五擬推重大工程創新計劃,5G網絡或將入圍。
5G或將入圍十三五計劃 中國領跑5G時代不是夢
5G或將入圍十三五創新計劃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創新作為驅動發展的持久動力,將在十三五規劃中獲得重點強調。考慮到當前我國在創新成果方面存在區域、行業以及板塊分布的不均衡,十三五期間,中國將在強調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同時,重點發掘國企和大學的潛力,學習其他科技強國的先進經驗,出臺重大工程創新計劃。從前期研究看,生物工程、新材料、5G網絡等領域可能進入政府扶持計劃。
隨著投資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持續減弱,創新對增長的意義卻在逐步增加。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表示,只要有錢就可以無限度投資,投下去就有回報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投資的空間尚存,但是相對來講不如過去。在這種情況下,保持經濟合理增長就要逐步把動力轉向創新,把投資和創新緊密結合起來。
據記者了解,我國對科研創新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也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2013年,中國科研(R&D)經費占GDP比重首度突破2%;企業R&D經費支出占全社會總量七成以上。到2014年,國內專利申請量連續4年居世界第一;國際專利申請量僅次于美國、日本,年增長率18.7%,世界第一。
具體談到十三五期間我國政府可選的重大工程創新項目,中國生產力學會創新推進委員會顧問鄭新立鄭新立認為,可以考慮生物工程、新材料、5G網絡等領域。在新材料方面,他建議主要瞄準碳纖維、石墨烯等既能夠減輕重量又可以提升強度的項目。在芯片領域,超前布局5G網絡,爭取最終能夠建成全球最為便捷的WiFi網絡,這樣也有助于降低上網費用。
不過,鄭新立也同時提醒,這些項目的推進還是要以需求為導向,讓企業自主決策,政府主要工作在于定政策,并對選定項目進行一定的財政補助。尤其要吸取此前的一些教訓,避免無核心技術就迅速推廣從而導致失誤。
政府在5G研究中將更為積極
Strategy Analytics無線運營商戰略高級分析師 楊光指出,目前國家和區域政府在5G研究中將扮演更為積極的角色。傳統上,東亞國家政府對引導產業發展具有較高熱情,在3G和4G時代,中、日、韓等國政府都對技術標準的選擇與發展給予了很多的引導與支持,借此促進本國產業的發展,在5G時代,這一傳統將得以保持。
目前,中、日、韓三國政府都在積極推動本國在5G技術方面的研究,通過設立國家研究計劃及成立產業組織,推動本國在5G時代搶占先機。例如,我國工信部、發改委和科技部聯合推動成立了IMT-2020(5G)推進組,聚合產學研用力量、推動我國5G技術的研究與國際合作,其成員包括了我國主要的運營商、制造商以及高校和科研機構。同樣,韓國的5G Forum和日本的5GMF等5G行業組織也都具有很強的政府推進背景。韓、日政府也分別制定了關于5G發展的戰略目標,并計劃利用2018年平昌冬季奧運會和2020年東京夏季奧運會的機會,實現5G網絡的早期商用部署。
東亞國家政府在技術發展方面的積極姿態對其它國家或區域政府產生了顯著影響。例如,歐盟采取了比3G和4G時代更為積極的產業政策,不但在其第七框架研究計劃(EU Framework Program 7)中設立了多個關于5G技術的研究項目,還利用“公私合作機制”(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設立了“5G基礎設施公私合作項目”(5G PPP),計劃在2020年前對5G研究投入7億歐元,以保持歐洲在先進無線技術領域的競爭力,刺激歐元區經濟發展。
中國5G研發加速跑
1G到4G解決的主要是人與人之間的通信,5G則是要解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通信,并且在此基礎上實現無處不在、低能耗、更安全的網絡。雖然目前5G標準仍未明確,但物聯網帶來的龐大終端接入、數據流量需求以及種類繁多的應用體驗提升需求等,使得關于5G的需求已經提前得到了業界的廣泛認可。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通信標準研究所所長王志勤認為,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是5G發展的雙驅動,在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兩大趨勢的推動下,5G正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Ovum電信行業首席研究官 Mark Newmanz表示,5G越來越被視為一種支持物聯網的技術。正因為如此,5G承載的功能正在發生變化,改善網絡延遲與速度的提升同樣重要。而新概念如工業互聯網、“工業4.0”也正與5G的商業案例相掛鉤。
為了讓技術跟上時代變化,我國三大運營商均積極參與5G研發。中國移動早在兩三年以前就已經啟動了5G技術的研發工作,并持續推動虛擬化云端無線接取網絡(C-RAN)。中國移動在MWC2015上,還宣布與日本NTT docomo、韓國KT開展5G合作,3家運營商將共同針對亞洲市場研究和豐富5G的需求,開展5G關鍵技術及系統驗證,并與全球標準化組織合作以實現全球協調一致的頻譜規劃和統一的5G標準。
中國移動大步向前,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也不甘落后,已投入巨資進行5G的研究,目前已經在5G需求、愿景、關鍵技術等方面取得了積極的進展。
而我國的設備商華為、中興也在全力開發5G技術,這些技術將支撐移動連接的未來。他們公司希望2018年能測試某種5G技術。
據了解,華為目前已經在5G組網架構、頻譜使用、空口技術、基站實現等多個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華為無線網絡產品線楊超斌曾透露:到2020年,華為將投入6億美元研發5G技術,實現5G標準化。按照整體規劃,到2018年華為將開始部署5G實驗網,2020年部署5G商用網。
而中興通訊方面則推出了“Pre-5G”的方案,這是介于4G和5G之間的概念。Pre-5G在吞吐率、延遲等方面能夠提供遠遠高于4G的用戶體驗,甚至可達到接近5G的水平。而Pre-5G與真正的5G區別在于:5G需要等待標準完成、芯片與終端成熟才能被用戶接受,而Pre-5G則可以在4G網絡上逐步引入,讓用戶更早體驗到類似5G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