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檏主導下的高通中國,正在重新梳理角色定位。
今年6月,曾在高通工作8年、作為高通中國拓展早期業務關鍵人物的孟檏重新回歸高通,擔任高通中國區董事長。
現在,孟檏正面臨新的從百億聯網設備向千億聯網設備擴展歷史機遇,但也面臨來自政府層面和產業層面多個挑戰。
“高通中國2015高峰論壇”上,孟樸接受了包括《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內的媒體采訪,首次闡述其治下高通中國戰略。
孟檏的計劃
“你們看我過去的從業經歷,我去每家公司都是比較有挑戰的時候。”孟樸向包括《第一財經日報》在內媒體表示。
2003年到2010年期間,孟檏擔任高通中國區總裁,其加入高通時,正面臨高通CDMA芯片在中國市場落地,以及建立和維護政府、產業鏈關系。高通CDMA業務、3G業務建立和拓展,孟樸是關鍵人物。
目前,全球前十大終端廠商中,來自中國的智能手機廠商占據多個席位,其高端產品幾乎全部采用高通芯片。而高通也從中國終端企業的發展中獲益,成長為全球市場份額最高的手機芯片公司。
為中國終端企業在全球市場的拓展做出了貢獻同時,高通也拿走了本就微利經營的中國終端企業相當利潤。因專利授權費問題,高通與部分終端企業關系趨于緊張,其遭遇國家發改委反壟斷調查,即傳出源于部分終端廠商舉報。
世紀初,CDMA進入中國,高通與當時的信息產業部簽訂備忘錄,承諾與中國廠商在中國合作開發生產CDMA芯片,并考慮投資中國芯片行業。然而,高通的承諾兌現較緩慢。因“信息安全”考慮,中國產業主管部門現已加大對核心科技產品“安全可控”要求。無論出于“補課”,還是應對當下形勢,高通的策略需有所調整。
產業的加速變革也是一大考驗,從4G到5G,無線領域將從現在的百億規模連接擴展到千億規模連接,這是一個即將急速放大的市場機遇,包括高通、英特爾在內的芯片公司仍處于早期布局階段。
對于“萬物互聯”,孟檏稱為下一個“激動人心”的機遇,而要擁抱這些機遇,他還需集中精力處理好與中國政府和產業界關系。
“我下一步的重點是,高通作為一個技術公司,一個跨國企業,怎樣真正把中國的發展和(高通)企業的發展結合在一起,而且和合作伙伴一起創造比較好的氛圍。”孟檏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等媒體采訪時表示。
如何處理與政府、企業關系
在孟檏簡歷中,他在多個企業曾負責制定企業戰略規劃及處理政府事務。實際上,就在回歸高通之前,孟檏除擔任世紀互聯總裁,還有一重身份是中芯國際的獨立董事。
演講時,孟樸播放了兩段視頻,其中一段是原信息產業部部長吳基傳對高通的評價,一段是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對與高通建立合作的評論。看似隨意之舉,實有一番深意。
本世紀初,CDMA進入中國開展談判時,吳基傳正是中方主要負責人,對產業走向影響至今。吳基傳的出現,傳遞出高通曾經與政府部門緊密合作的歷史記憶。而高通與中芯國際的合作,則傳遞高通現在的政策取向,即有意與中國半導體產業開展合作。
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等媒體采訪時,孟檏也公開表示,和中芯國際、華為等聯合成立合資公司,幫助中芯國際開發14納米芯片制造工藝,高通的確有一大考慮是基于“契合中國政府扶持本土半導體產業的政策。”
高通的動作也出于其業務拓展考慮。例如,高通今年5月宣布與貴州省簽署諒解備忘錄,與中方成立合資公司研發生產服務器芯片,就與高通拓展服務器芯片市場的意愿有關。
英特爾曾采取相似思路,眾所周知,英特爾在移動芯片市場未能取得較大份額,而英特爾去年也曾入股清華紫光下的芯片公司,希望借助清華紫光的力量拓展英特爾架構芯片在移動領域的市場。
出于維護與終端企業客戶關系的考慮,孟檏還表示將采取更有力措施幫助中國終端企業在海外市場拓展。中國的終端市場已打成“紅海”,多個終端企業正在向海外尋求市場新機會。
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孟檏表示,高通將為終端企業進入海外運營商渠道提供幫助,“中國終端廠家去到不同的市場,當地運營商有不同的要求。高通做的是,不管通過技術手段還是其他,彌合終端廠家和運營商需求的差距。過去我們做過很多。包括中國廠商的競標,我們也都有參與。”
另外,高通最近在深圳專門成立了一個部門,“它的唯一任務就是幫助中國廠家把中國的4G終端出口到海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