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國內的穿戴設備委員會、可穿戴計算產業推進聯盟等行業組織成立,進一步推動我國可穿戴設備的技術研究以及行業標準的制定。可穿戴設備國家標準制定工作也將于2014年啟動,這會對我國可穿戴設備產業規范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此外,政策方面,衛生部出臺推動移動醫療產業等相關政策,帶動相關智能硬件行業發展,財政部發布鼓勵支持中小企業的政策,促進中小型可穿戴設備廠商的發展,國家對在線電商的扶持,促進可穿戴設備廠商產品的銷售。這一系列國家政策的支持,表明可穿戴設備市場廣闊,從2014年開始,智能穿戴設備真正迎來落地發展。
根據《2015年上半年中國智能穿戴行業數據報告》顯示;
1、消費者對智能穿戴的接受程度同比去年有較大提升
68.9%的受訪者表示會考慮購買可穿戴設備,31.1%的受訪者表示不會購買可穿戴設備。數據同時顯示,中國消費者對可穿戴設備具有較強的消費欲望,在愿意購買的消費者中,35.6%可以接受的可穿戴設備單價在300元以內,300-500元之間的占28.6%,500-1000元之間的16.7%,有19.1%表示可接受1000元以上的可穿戴設備。
消費者對可穿戴設備的購買意愿
消費者對可穿戴設備的購買力
2、國內智能穿戴市場仍處于探索階段
2014年,智能穿戴設備真正迎來落地發展,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大量國內外IT技術領域的領先企業及中小型創新企業、創業者、投資者紛紛投入到智能可穿戴設備領域。
在2014年的CES(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大量適用于普通消費者的智能穿戴設備問世,而到了2015年的CES上,智能穿戴設備已經成為展會最大的亮點,其風頭遠超智能手機和各類平板產品。而且從市場增長的預期來看,智能穿戴設備正在取代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消費類科技產品,成為新的增長最快的領域,未來市場前景廣闊。
根據IMS報告研究,智能穿戴設備的市場有望在2016年達到1.71億的出貨量,而2011年出貨量僅為0.14億(14million)。根據ABI最近的預計,2018年智能穿戴設備的年出貨量將達到4.85億。盡管這個數字看起來有些過于樂觀,但從智能設備2014年全球出貨量已經接近1億來看,這個數字還是非常有希望達到的。這其中,智能手表將成為智能穿戴產品的先行者,出貨量年增長率將達235%,在出貨量中比重將逐步上升。到2018年,全球智能手表市場規模將達到9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67億元),屆時智能手表銷量將達到9160萬塊。
綜合來說,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現在仍處于探索期,預計2016年開始進入啟動期。
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發展趨勢
3、中國智能穿戴市場規模
在全球智能穿戴設備市場風起云涌的同時,中國國內市場也并不平靜。國內廠商也紛紛試水智能穿戴領域,在已經開發出智能手表、智能手環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差異化細分市場,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
中國可穿戴智能設備的發展從2010年起步,近兩年開始得到發展,2013年中國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的年增長率達到380%。2014年市場規模達到66.2億元, 同智能手機一樣,中國是可穿戴智能設備的巨大市場,但目前中國對于智能產品的消費觀念仍不夠強,近兩年來可穿戴設備的概念在中國始普及,逐漸成為新的電子消費增長點。
2014年,中國智能穿戴市場保持著穩步發展態勢。數據統計顯示,2014年Q1、Q2,中國智能穿戴市場整體銷量均在11000萬部以上,而智能穿戴設備的銷量則均超1億部,同時智能穿戴設備的銷量占比在整體智能穿戴市場中第二季度已經達到91.9%,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