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是面向實體物理世界,以感知互動為目的,以社會屬性為核心,建立在互聯網和智能化基礎之上,物理與信息深度融合的全新體系。”近日在無錫舉行的中國國際物聯網博覽會上,國家973物聯網首席科學家、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感知科技總裁劉海濤博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全面闡釋了物聯網的核心理念,以及“物聯網×產(業)(金)融商(業)”的創新發展模式。
從“互聯網+”到“物聯網×”
“物聯網與互聯網不一樣。”劉海濤指出,“很多互聯網的信息是人工輸進去,是事后的、主觀的,有真的,也有假的,還有騙子。物聯網是依托感知材料把實體世界的狀態、變化以人為不可操縱的方式反映到物聯網體系,它是客觀的、真實的、實時的,還是可以預測的,是實體世界的鏡像。”
“互聯網+”正在解決傳統行業流通領域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物聯網×”能解決什么?劉海濤表示,“物聯網×”是對傳統行業的核心、模式的深刻變革,是虛實交融的實體經濟,對傳統行業的影響遠超過互聯網。
他認為,物聯網推動信息技術從“智能化”架構到“社會化”架構,從“大數據”到“大事件”,是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的第三次信息產業浪潮。第一次浪潮是信息處理智能化,代表產品是個人電腦;第二次浪潮是信息傳輸網絡化,代表性的技術是移動網、互聯網;而第三次浪潮是信息獲取的社會化,代表性的體系是物聯網。“物聯網是工業4.0的核心支撐。”劉海濤表示。
全球物聯網架構由中國人設計
今年5月19日,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EC)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物聯網標準化(WG10)大會,正式同意同步轉移原中國主導的物聯網體系架構國際標準項目(ISO/IEC30141),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專家繼續擔任該體系架構項目組主編輯。這標志著中國繼續主導國際物聯網體系架構,繼續掌握國際物聯網標準最高話語權。劉海濤指出,這不僅代表中國在物聯網國際標準方面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也代表了中國物聯網技術產業在國際的領導地位。“這些意味著,互聯網的架構是美國人的,但全球物聯網架構是咱們中國人設計的!”劉海濤自豪地表示。在物聯網國際標準制定中,劉海濤和他的團隊為祖國贏得了主導性的話語權。
劉海濤告訴記者,面對物聯網在全球崛起的態勢,我國從政府到行業都給予了極大重視。我國制定的《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2006-2020年)》已將傳感網列入重點研究領域。我國也已進行實質性探索。目前,中國電信物聯網應用和推廣中心、中國電信物聯網技術重點實驗室已在無錫成立,這標志著我國首批“物聯網城市”已經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