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概念開始走向落地的物聯網,離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近了。比如現在越來越普及的健康手環,再比如能隨時監控患病新生兒身體狀態的智能嬰兒襪子等等。與此同時,物聯網在企業經營和管理中的應用也在潤物無聲的逐級深入。
10月14日,艾拉物聯CTO Adrian Caceres向記者介紹,在歐美,物聯網目前在智能家居、安防、照明和水處理等領域的發展腳步正在加快。例如,美國第一大安防企業——凱德安防的智能化產品后端就是和艾拉共同完成的;今年,艾拉物聯還幫助凱撒酒店結合微信推出了智能酒店。不久前,荷蘭照明企業Innr公司也虛部開始使用Ayla物聯網云平臺進行場景和能耗的管理。在中國,更多傳統制造企業正希望借助艾拉物聯出海,進入國際市場。
對于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公司,很多人都不禁會問艾拉物聯具體是個什么樣的公司?艾拉物聯又擁有哪些獨特的物聯網核心技術?艾拉物聯到底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幫助中國企業出海?
源自Kindle產品架構師的創業Idea
艾拉物聯(Ayla Networks),是2010年誕生于廚房的一家美國硅谷公司。該公司的四位創始人的背景都非常惹眼。例如,Adrian Caceres自己,曾在亞馬遜實驗室工作、是Kindle電子書的架構師。還有位創始人叫湯姆李,他在斯坦福任教23年,屬于物聯網領域的前輩型人物,同時他還在美國國防部的安全部門擔任顧問職責。還有位華人創始人叫張南雄,他是臺灣人,對中國大陸和臺灣的植根很深。
這四位創始人認為,即使在物聯網時代,現在很多東西仍處于一個很碎片化的階段,比如做一個智能的醫療器械,還只是一個單獨智能醫療器械;一個智能的洗碗機也還只是一個獨立智能洗碗機,他們之間無法聯系在一起的。這中間缺少一個平臺,可以連接智能的醫療設備、智能的洗碗機或者智能冰箱、空調等等。而任何一個企業或者任何一個行業不需要重新來做重復的事情,比如智能治療儀,不需要專門要為治療儀去做一個平臺等。
因此,他們的創業愿景是,在整個萬物互聯的時代,艾拉物聯提供一個通用的平臺。整個平臺要非常靈活,能適應各個行業不同的應用,從而讓傳統企業更快地變成一個提供智能化的產品和服務的企業。
惟一一家全球性物聯網云平臺
令人感到吃驚的是,艾拉物聯是目前物聯網行業中惟一一家做全球覆蓋的企業。就在采訪當天,艾拉物聯正式宣布推出歐洲的本地服務。另外,在中國,艾拉物聯也是惟一一家擁有ICP執照的外國企業,能夠在本地做云端服務。
艾拉物聯的全球布局,就是在歐洲、美國和中國的全部覆蓋。 Adrian Caceres介紹, “艾拉物聯在中國、歐洲和美國都有自己的云,相當于把全球聯系在一起,做一個全球性的平臺。”
在技術上,這個平臺包含三個部分,即設備端、云端,以及手機應用程序端/APP端。在設備端這塊,艾拉物聯與高通、博通等芯片廠商合作,在芯片里面嵌入了自己的軟件,因此生產廠商在使用這個設備的時候,就可以通過芯片直接連到艾拉物聯的云端。艾拉物聯的云端和手機應用程序又是連在一起的,因此消費者在使用的時候通過移動設備上面的APP程序,就可以直接進行控制,所以整個過程形成了一個閉環,是一個是端對端的處理。目前,艾拉物聯提供整個的后端PaaS平臺,也相應推出了SaaS的一些產品和服務,比如做大數據分析的艾拉Insight智能分析服務。
三大區域物聯網云服務不同客戶需求
對于全世界各個不同的區域,物聯網的標準都是不一樣的,每個區域都有自己的特性。比如,中國有自己的防火墻,歐洲也有自己的標準。所以,艾拉物聯也在不同的區域架構不同的服務器,以更好地服務本地客戶,包括云對云端數據的對接,也根據客戶的不同會有一些不同。
舉個例子,比如在美國的能源管理公司REGEN,這個客戶有一整棟大樓,因為美國在不同時間段的電量收費是不一樣,這個模式鼓勵使用者在不影響自己舒適的情況下,更大地實現整棟大樓的能源的使用量的降低,從而達到節省能源的功能。艾拉物聯和REGEN公司互相合作,通過一些數據反饋、云對云的對接,實現整個市場和消費者使用習慣的匹配。而這個案例與歐洲市場的需求相比就很不一樣,包括人的使用方式和整棟大樓的管理方式,都很不一樣。
當然,中國客戶對艾拉云平臺的需求,又和歐美有很大差別。Adrian Caceres說,艾拉物聯在中國的客戶大概分兩類,一類是想拓展海外市場的。這些客戶希望借用艾拉物聯的平臺切入歐洲、美國市場,實現全球化的布局。另一類是安全性能的。因為在實施全球化布局過程中,客戶想分神去擔心不同區域的不同標準,他們希望通過艾拉物聯的一些資源和信息幫助他們去對接。
“艾拉物聯的作用就是整個后端的閉環,生產廠商只要專注做自己擅長的業務,比如空調、洗衣機的生產制造,剩下的交給艾拉物聯,我們幫助你把它變成一個智能產品,甚至智能出海去歐洲和美國,適應不同的國家有不同標準,對接不同國家的銷售渠道。比如中國有蘇寧、阿里和淘寶,在美國也有Wine、Lowe's等不同的線上線下的銷售渠道,艾拉物聯都會利用我們對不同地區、地域的銷售環境的了解,幫助中國的企業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