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日前推出多款激光影院電視新品,其中包括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激光影院電視,產品擴展為85英寸、100英寸和120英寸三個規格段。另外,用于商用的70英寸激光拼接顯示屏也首次亮相,可以最多16塊屏幕組合成超大商業用屏幕。
液晶電視經過十多年發展,可以確定的是現已到“暮年”,電視行業未來將走向何方?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是多廠被推崇的顯示技術,但海信集團總裁劉洪新認為,全球彩電市場將在未來5年內進入影院時代,其中激光電視將成為重要標準,他還預測2016年將成為激光影院電視快速發展的元年。
激光電視產品化
傳統電視機從CRT(陰極射線管)彩色顯像管到如今普及的LCD(液晶顯示器)液晶電視,對于消費者而言,技術術語并不重要,直觀感受是電視顯示畫面尺寸越來越大,厚度越來越薄,分辨率越來越高。
不過,用戶的要求總在提高,“更大的尺寸,更清晰的畫質。”而這些是32英寸CRT及60英寸LCD所無法滿足的。
電視也需要更新技術,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表示,5年前電視機還是以40英寸左右為主流,而近年的主流尺寸已進一步提升。只有激光顯示這一革命性技術能滿足消費者對尺寸和成本的雙重需求。
所謂激光電視,本質上屬于投影機,即采用激光作為光源的投影機,在家中擺上一個機頂盒大小的激光電視投影儀后,就能把圖像投到墻面或幕布上。這個“投影儀”不僅可以接收電視信號,還可以插上U盤、連接網絡,跟家里的電視功能完全一樣,但由于屏幕超大,視聽效果更是絕佳。
相對于傳統投影來說,激光電視色彩鮮明、亮度高。激光電視色域覆蓋率理論上可以高達人眼色域范圍的90%以上。作為現代科技最純凈的光源,色域覆蓋率的提高,在畫質方面,可以使整個電視畫面看起來更加真實,有層次感、通透的感覺。
相對于液晶電視來說,激光電視屏幕尺寸更大更靈活,且不受視角方向性影響,可以讓用戶從各個角度觀賞到極佳的畫面效果。同時激光電視的仿生優化顯示,因為采用的是反射成像原理,所以可以避免直射光的傷害,能做到近距離不傷眼。
據介紹,激光電視能打破傳統電視尺寸限制,比如購買65英寸至85英寸區間,通過調節實現尺寸變化自由度,更好地匹配和滿足消費者收看環境需求。而在生產成本上,隨著產業的成熟,100英寸激光電視將接近85英寸液晶顯示。
國內外廠商也積極涉足。2005年,索尼斥資在愛知世博會上建起一個有500平方米巨幕的巨大激光影院,2006年三菱推出40英寸激光電視樣機,2007年索尼再次高調推出60英寸激光電視樣機,2007年美國國際消費電子展上,索尼和三菱分別展出55英寸、40英寸激光電視樣機。
日前,海信則發布系列激光電視產品,劉洪新還指出,隨著激光電視的系列化,2016年將成為激光影院電視發展的元年,激光電視將與70英寸以上超大屏幕液晶電視展開正面競爭。
能否在客廳扎根
投影機進入家庭已久,中國有近4.3億個家庭,但2014年家用投影機銷售量也就9萬臺左右,投影機廠商歷經這么多年努力,客廳的門并沒有向投影機廠商開啟。
激光電視能否進攻客廳? 業內人士介紹,線下賣場激光電視與電視機同臺競技,在尺寸上激光電視絕對占優。但激光電視受限DMD芯片,全是1080P的,而高端液晶電視機4K基本是標配,在清晰度上激光電視仍需提升。同時,在同等距離、不同尺寸和分辨率對比下,激光電視超大尺寸顯得有些蒼白。
另外,激光電視因為不是自發光,因此需要觀看環境,在客廳需把窗簾關起來看,需要像電影院一樣,要黑環境。
不過,對此,海信激光影院事業部總經理高玉嶺表示,今年海信激光電視亮度已達到300尼特,明年可以達到400尼特,分辨率上到達高端液晶顯示指標。
激光電視的陣營也需繼續壯大,現有眾多電視廠商中,海信集團率先且主推激光電視。另外,長虹、康佳也推出激光電視產品,除電視廠商的加入,其他品牌及新品牌包括華錄、炫幕、INESA、視美樂等,均加入激光電視陣營。這意味著,激光電視陣營逐漸增加。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激光電視主要用在大型場館中。據《中國彩電新型顯示技術發展白皮書》預計,隨著產業化進一步推進,技術和市場的不斷成熟,成本價格降低,激光電視大量用于家庭的時代也會逐漸臨近。
替代還是互補
就在海信主推激光電視時,OLED的呼聲也頗高,因其自發光的特性帶來純凈的黑色、真實的色彩表現力、任何角度都不受影響的可視角度、5000倍于LCD液晶的響應速度及輕薄設計。
今年9月,由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牽頭,LG Display(以下簡稱“LGD”)聯合LG電子、創維、康佳、長虹、海爾、蘇寧、國美、華星光電、新東方等近30家彩電業上下游產業鏈和研究機構,協力打造“OLED市場陣營的擴大化”,以加快OLED電視普及。
但周厚健也指出,OLED電視壽命短、功耗高、亮度低,很多技術指標低于LED電視,還成本過高。要成為主流電視技術,不是這幾年能解決的。他說:“有人把CRT作為第一代顯示技術,PDP、LCD作為第二代,OLED作為第三代,激光作為第四代。海信的努力是:通過創新將第二代發揮到極致,同時直接躍過第三代,大力發展第四代激光電視。未來5年,第三代和第四代顯示技術會同步導入,很可能激光電視提前成熟。”
盡管主推激光電視,在談到OLED時,劉洪新表示,海信并不排斥OLED,只是暫時不會推出,等到三五年后時機成熟,海信就會全力推進OLED產品。對此,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兩個技術都有待成熟,OLED顯示技術是未來電視顯示發展的趨勢之一,而激光影院則更可能是作為一種更經濟、實用的家庭影院解決方案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