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Facebook砸20億美元收購VR大隊長Oculus以來,VR在市場上的熱度一直有增無減。在這行業發展的初期,機遇十分誘人,而挑戰往往特別重大,比如VR目前就面臨著性能上的各種“硬傷”。
在剛剛結束的CES2016上,國內虛擬現實廠商暴風魔鏡宣布與ARM達成深度戰略合作,合作涉及渲染優化,延遲等VR領域核心部分;而在這之前大朋VR也曾向ARM提出核心處理器在VR領域的適配解決方案。
ARM從硬件底層架構上為VR廠商提供的解決方案,對國內VR硬件廠商可謂是一大福利。而在VR領域還存在哪些機遇和挑戰呢?在GFIC2015·VR/AR發展峰會上,ARM亞太區生態系統合作經理章立曾與大家做過一次分享,就移動AR與VR在當前市場環境里的機遇與挑戰進行了深入的剖析。
AR給家庭娛樂帶來新契機
談及家庭互聯網,有一個概念不可被忽視,就是VR(虛擬現實)跟AR(增強現實)。在當前創業熱潮之下,AR/VR吸引了諸多資本的關注,如何借由這個契機去推動家庭場景中的科技創新或產品疊加,成為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AR與VR并非是新的科技,此次以新的產品形態出現跟硬件成本降低離不開關系。在新的創業公司和資本市場的推動下,新的產品變得更容易讓大眾接受。特別是在客廳大屏的用戶逐年流失的情況下,如何把平板、手機和其他用戶重新聚集到電視上面,急需一種新的產品形態出現。在章立眼中,AR很可能就是一個破局的利器。
移動AR才是主要方向
現在的VR有移動版、PC版,還有一體機。至于哪一種將成為未來VR產品的發展趨勢業內尚存爭議,章立則認為未來VR、AR的設備一定是“自由”的,沒有數據線等各種外接設備牽連的。他也希望大家能把焦點聚集到移動VR、AR的機會上面。
AR的應用案例
從今年5月被蘋果收購的AR公司Metaio自2011年至今的財報看,AR在剛開始很難賺到錢,后來得到的大部分資金都來源于工廠和訂制生產。由此我們可以看到B2B業務是AR主要的一個財務支撐,這決定了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很難接觸到真實的面向消費者的AR產品。
連接外部設備帶來的不便使得AR的作用和體驗嚴重受限,因此如今大家更看好AR在移動設備上的應用。但與此同時,大家都清楚手機并不是很好的AR設備。那什么設備是呢?國內現在有很多做AR解決方案的廠家,但基本上所有的新產品仍然都是圍繞著移動。章立認為,這樣的行業背景將催生一批新的產品,不過當前移動AR一定是毋庸置疑的方向。
AR如何2C?
AR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可以用于導航、電商等等,但很遺憾的是,目前為止仍然更多地運用于移動設備,所以AR的發展空間仍然非常大。章立認為,AR發展的瓶頸在于它是一個產業,他舉了一個例子。大約在2013年,曾有國內主要的芯片公司想做AR的產業整合,聯合了國內最大的電商,想做在線虛擬購物。但還沒推向用戶市場就發現涉及到生態鏈里的東西太多了。
AR面臨的挑戰
時至今日,當大家在談AR的時候,怎么把AR做到C呢?章立認為,移動設備或許是目前唯一的途徑,或者更準確地說是智能硬件。沒有智能硬件的革新,AR很難做到C。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AR廠商或者解決方案提供商逐漸將AR放入終端,因為現在手機和處理器的功能都越來越強了。而更大的挑戰還是在功耗,在電池持久等因素上。AR是一個非常重的計算應用場景,它會對對象進行識別,匹配,包括對云端的大數據的匹配等等,最后再做3D的渲染,整個過程非常耗電。
功耗和性能是當前AR面臨的兩個最大的問題。假如實現了利用AR在線購物或者在線導航,但手機的電力卻只能支撐這個應用2個小時甚至只有一個小時,這樣這款產品就失去了實用性,沒有辦法發揮其用途。而Metaio被蘋果收購并不是因為他們有很好的AR工具,恰恰是因為他們曾推出一個低功耗的芯片。
低功耗芯片的出現,大大降低了算法在普通PC的功耗,讓大家看到了AR長遠發展的可能性。同時這也是一個很明顯的信號:在通用的處理器架構沒有辦法支撐專業應用,實現長時間高強度的應用的時候,特殊芯片是具有一定市場的。
論做好VR產品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是VR,如今VR重返大眾的視野,尤其得到了投資人的關注。同樣的一個視頻,當把它做成VR之后,對人的感官刺激將增強十倍。而這不單單意味著十倍的好,也可能是十倍的糟糕。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旦產品失敗,就會造成用戶流失。所以帶頭做VR的公司責任很大,因為他們的產品真正決定了這個行業的走向,決定了用戶對VR的印象。
ARM助力VR生態
如今VR熱燃遍全球,而在林林總總的各種VR產品里,三星Gear VR無疑是最成功的移動VR產品。據悉Gear VR是跟三星GALAXY Note 4配套使用的,而三星手機的CPU和GPU都是基于ARM架構的。ARM將許多VR對移動處理器芯片的需求直接嵌入了ARM架構的硬件IP和驅動里,助力VR廠商開發出能夠更完美支持VR的產品來。
VR對于硬件的需求量非常大,比如所有的點都需要畫兩次。而最重要的三點需求是:
1、幀率:大于20毫秒可能就很暈;
2、分辨率與清晰度。如果夠清晰,用戶體驗就非常好;
3、延遲。
針對這些,ARM主要有四套方案,第一個是和領先的合作方結合,積累很多優勢做到產品里面,包括驅動。普通合作伙伴用芯片開發的時候,就能夠使用到這些成果。另外,也有一些特殊的技術,比如GPO里的擴展。把里面的算法提取出來,讓所有開發者可以在更高的層次上進行開發。
這就是目前ARM從內容、工具、設備三個方面打造的一個完全閉環的生態,章立表示,這個閉環并不只對ARM,而是所有移動生態的合作伙伴,無論你來自哪里,都可以在這上面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