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了實現對水下觀測設備電能供給狀態的實時監測和控制,提出了一種基于單片機和LabVIEW的遠程電力監控方案。設計了電能管理控制系統的總體結構和接駁盒節點的硬件結構。系統采用分級控制策略,通過光以太網進行通信,采用電壓傳感器和電能控制模塊相結合的辦法實現對電能的管理控制。試驗表明,該系統能夠可靠穩定地運行,為通信系統長期運行提供了保證。
關鍵詞: 單片機;LabVIEW;接駁盒;電能管理控制系統;海底供電系統
0 引言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水下觀測平臺已經成為新的研究熱點[1-3]。為了實現對遠離岸基的水下各種信息連續不斷地監測,必須利用海底光纜將岸基電能源源不斷地送到接駁盒和觀測傳感器中,使各種遠程接駁盒內部設備能夠連續不間斷地運行。因此觀測網絡電能管理系統將成為整個網絡的核心組成部分[4-5]。
目前建立的觀測網絡多采用恒壓供電方式,利用海水作為回路進行電能的傳輸,將岸基設置為陽極,海水和水下接駁盒設置為陰極,利用光纜中的銅導線將數千伏的高壓電能傳輸到水下各個接駁盒,再利用接駁盒中的DC/DC模塊將高壓直流電能轉換為可供各種傳感設備使用的低壓直流電能。
1 系統總體結構
在目前的觀測網絡系統中,全部采用的是直流輸電系統。直流輸電系統相對于交流供電系統主要有線路造價低、調節速度快等優點。在直流輸電系統中又分為恒壓供電和恒流供電兩種方式。對于觀測網絡,部分系統采用恒壓供電,但其供電系統復雜,設置有大量的控制裝置和復雜龐大的電源變控系統,并且存在故障隔離難度大、不適合遠距離供電、變換器復雜等缺點,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相對于恒壓供電方式,恒流供電具有故障自動隔離、安全可靠、供電距離遠、可帶負載多、轉換電路簡單、需高壓轉換電路等優點,因此,本課題采用串聯恒流供電方式[6]。
觀測網絡遠程電力監控系統主要用于實現對直流電能傳輸過程的實時在線電力監控,系統總體結構如圖1所示。基站遠程電力監控中心實現對觀測網絡接駁盒監控節點和觀測傳感器的集中監測和控制,是系統的總控制中心。接駁盒監控節點是系統的水下分控制中心,也是整個監控系統實現的關鍵裝置。接駁盒監控節點負責采集所連接的各個傳感器的工作電壓、電流及節點內部的工作溫度,并把這些原始采集數據通過光以太網傳送至基站遠程電力監控中心。接駁盒監控節點還能夠接收基站監控中心下發的各種控制指令,并通過節點內部的單片機微控制器控制機械繼電器的開關,從而實現對各個觀測傳感器的遠程遙控供電控制[7-8]。
2 水下接駁盒監控節點設計
2.1 接駁盒節點硬件結構
圖2所示為接駁盒電能分配節點的硬件結構框圖。系統采用兩個控制模塊進行電能的控制,采用三級控制策略對各種傳感設備、供電模塊進行通、斷控制。第一級別是岸基工作人員通過基站監控中心向接駁盒內部ADAM4060進行控制命令的下達,ADAM4060控制模塊實現相應的操作,完成對傳感設備和供電模塊的控制。第二級別是C8051F020主控模塊自主完成對傳感設備的控制,沒有人工的參與,首先在前期的C8051F020軟件設計中,設定相應采集電壓的閾值,在主控模塊工作中通過模擬外設ADC0進行各種傳感模塊電壓的采集,如果采集到的電壓不在閾值范圍之內則觸發P1口控制繼電器工作,進行斷開命令,防止電壓過大使設備損壞,同時向岸基發送相應的控制信息。第三級別主要由供電模塊自身硬件電路完成。
2.2 接駁盒節點電量測量模塊
觀測網絡電源模塊提供的電壓是標準的5 V、12 V、24 V,即整個監控系統的輸出電壓范圍為5 V~12 V,可以利用電量隔離傳感器進行電壓的隔離和變換,取得與被測電壓成正比的0~5 V信號電壓,經過A/D轉換由采集模塊接收,然后通過傳輸模塊傳送給監控中心。觀測網絡電能管理系統中,采用直流供電技術進行對接駁盒內部各種設備的供電。為了實現采集信號和低壓數據采集系統的完全隔離,提高系統的抗干擾能力和可靠性,系統采用WBV121G07電壓隔離傳感器進行供電設備直流電壓的檢測,該電壓隔離傳感器采用線性光電隔離原理,對電壓信號進行實時測量,經隔離轉換成跟蹤輸入信號的、有一定隔離能力的標準跟蹤電壓(VG)輸出[9]。如果要改變傳感器設備供電電壓測量范圍,可以在電量隔離傳感器的某一輸入端串入分壓電阻,電壓測量通過分壓電阻可以在不更換傳感器的情況下改變測量范圍。
2.3 接駁盒節點遠程控制
開關量輸出通道一般用于繼電器、電磁閥門等模塊的控制,在觀測網絡電能管理系統主要為了實現各種科學儀器的電能分配和電能的保護,采用繼電器輸出方式來實現電能的分配控制。繼電器輸出模塊工作原理是將單片機內部的輸出數字信號轉換成繼電器觸點的不同動作。單片機輸出信號“1”對應繼電器觸點閉合,單片機輸出信號“0”對應繼電器觸點打開。圖3為某一路輸出模塊電路設計圖。開關量模塊采用光耦隔離,可以實現繼電器和單片機的隔離。大功率三極管用來驅動繼電器工作,同時利用發光二極管來指示工作狀態。
3 遠程電力監控系統軟件設計
觀測網絡遠程電力監控系統的軟件主要包括基站主程序和接駁盒主程序兩大部分[10-11]。基站主程序通過基站前置機與接駁盒主程序通信,把從接駁盒監控節點接收到的原始數據進行處理與換算、界面顯示及數據庫存儲等[12]。接駁盒監控節點主程序用于實現各觀測傳感器的A/D數據采集和機械繼電器開關控制。
3.1 接駁盒節點程序
接駁盒節點主控程序采用C語言開發設計,其程序流程如圖4所示。C805lF020控制程序主要分為初始化程序、主循環程序、采樣中斷子程序和通信中斷子程序四個模塊。初始化程序是對C8051F020單片機的一系列初值進行設定。
主循環模塊主要包含指令執行函數和數據打包上傳函數。指令執行函數對接收到的上位機指令進行解析,若不符合通信協議,則返回主循環;若符合通信協議,則執行相應的指令。數據打包上傳函數對要發送到上位機的各路采集信號進行打包封裝,送到發送緩沖區由通信中斷子程序進行處理。通信中斷子程序主要進行上位機命令數據包的接收和下位機系統采樣數據包的上傳。采樣中斷子程序主要對循環采樣的各路數據進行判斷檢測和處理,并將采樣數據暫存。
3.2 岸基站控制臺程序
觀測網絡電能管理系統上位機軟件要實現對接駁盒內電能參數進行長期實時連續監測,對超過閾值的情況報警,提供靈活的監測方案。一般布置在岸基工作站。利用LabVIEW虛擬儀器可以開發出功能強大的上位機軟件,采用Modbus通信協議,通過RS-485串口實現與接駁盒下位機系統的通信,實現對觀測網絡電能參數的實時監控。
上位機軟件設計中涉及到LabVIEW的多個功能和概念,主要包括枚舉型、事件結構、通知器、狀態機、生產者/消費者設計模式、While循環等。整個上位機軟件充分利用了LabVIEW的并行處理優勢,在以隊列消息處理器為模板的基礎上進行了設計和實現,隊列消息處理器用于進行多個任務并行執行的設計,可以在進行數據連續采集和存儲任務的同時監控用戶界面事件。系統的程序框圖如圖5所示,可以看到系統由并行的5個循環組成,主要包括事件處理循環、UI消息循環、采集數據循環、存儲數據循環、顯示數據循環。事件處理循環(EHL)主要負責按用戶界面操作生成對應的消息將事件生成消息傳送到UI消息循環。UI消息循環從事件處理循環接收消息同時將響應消息送到其他消息處理循環(MHL)。采集數據循環主要進行遠程接駁盒內部電能參數的采集。存儲數據循環主要進行采集數據的記錄。顯示數據循環主要進行采集數據的處理和波形圖表的更新。
4 系統測試與實驗
為了驗證觀測網電能管理系統能否有效地實現電能的管理控制,利用臺式機(其中帶有RS485接口)來進行采集數據的顯示,并在次級接駁盒接上各種傳感設備,如圖6所示。觀測網電能管理系統將采集的電能參數通過傳輸系統送到2M協轉口,并通過相應的監控軟件進行顯示。
通過監控中心上位機軟件界面可以看到采集到的遠程接駁盒內部監測信息如圖7所示,顯示了接駁盒內部的溫濕度和各種設備的電壓參數,同時按下監控界面的程控燈控制按鈕,可以通過電能管理系統將水下程控燈打開,實現對電能的監測控制。
5 結論
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接駁盒監控節點的遠程電力監控系統設計方案,接駁盒監控節點采用霍爾電流傳感器檢測觀測傳感器的工作電流,采用電阻分壓的方法測量工作電壓,采用熱敏電阻來測量接駁盒節點內部的工作溫度,并通過接駁盒內部的機械繼電器開關,實現了觀測傳感器的電能分配控制,初步實現了觀測網絡電能供給系統運行狀態的在線實時監測。實驗結果表明,該電能管理系統能提高觀測網絡電能供給的安全性和自動化水平,從而為我國的深海海底觀測平臺建設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參考文獻
[1] WATERWORTH G. Connecting long-term seafloor observatories to the shore[J]. Sea Technology, 2004,45(9):10-13.
[2] PERSON R, AOUSTIN Y, BLANDIN J, et al. From bottom landers to observatory networks[J]. Annals of Geophysics, 2006,49(2/3):581-593.
[3] 盧漢良,李德駿,楊燦軍,等.深海海底觀測網絡水下接駁盒原型系統設計與實現[J].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2010,44(1):8-13.
[4] 張平官,李小敏,凌嵐.海底觀測—科學與技術的結合[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1.
[5] 盧漢良,李德駿,楊燦軍,等.深海海底觀測網絡遠程電力監控系統研究[J].傳感技術學報,2011,24(4):564-569.
[6] 王希晨,周學軍,忽冉,等.海光纜遠程供電系統可靠性研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工學版),2013,47(3):428-433.
[7] 馬偉鋒,崔維成,劉濤,等.海底電纜觀測系統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J].海岸工程,2009,28(3):76-84.
[8] 趙偉,楊燦軍,張佳帆,等.新型赤潮監測系統設計研究[J].傳感技術學報,2008,21(5):744-747.
[9] 李澤勇,王文生.閉環霍爾電流傳感器在逆變焊機中的應用[J].機械工人:熱加工,2006(1):41-43.
[10] 盧漢良,李德駿,楊燦軍,等.基于水下接駁盒的深海海底觀測網絡設計[J].計算機工程,2011,37(18):19-21.
[11] 劉超,王紅霞,魏巍,等.海底觀測網監控系統的設計實現[J].光通信技術,2014,38(1):14-17.
[12] 李德駿,楊竣程,林冬冬,等.單片機與CPLD技術的海底接駁盒電能監控系統[J].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2012,46(8):1369-1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