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消息,彭博社周日發表文章稱,汽車廠商正越來越多的在科技展會中亮相,借機推出最新款車型,以取悅不再滿足于具備簡單出行功能的新一代消費者。
在本周巴塞羅那舉行的世界移動大會中,準備參展的福特汽車就將推出一款面向歐洲市場的汽車,以及最新的座艙技術;沃爾沃將會展示一款無鑰匙汽車;梅賽德斯-奔馳的F1方程式車手劉易斯·漢密爾頓(Lewis Hamilton)也將會同高通總裁共同參加一場研討會。
渴望贏得更關注蘋果下一代iPhone,而不是改版野馬汽車的千禧一代用戶的歡心,汽車制造商正越來越注重科技,改變他們在上個世紀的金屬彎曲機的形象。汽車制造商開始取悅青年一代的消費者,正值中國經濟增速開始放緩、來自特斯拉的競爭開始加劇、以及打車應用Uber的崛起,讓汽車制造商開始對增長感到擔憂,渴望嘗試新產品和服務之時。
在2015年合著了聯網汽車研究報告的普華永道分析師理查德·菲爾埃克(Richard Viereckl)說,“汽車制造商想要贏得Y世代(特指目前年齡在5歲至25歲的青少年)的機遇窗口已非常窄。他們正借助著這些科技展會,把自己的品牌塑造為嬉皮的形象。由于面臨著來自蘋果、索尼和松下等公司的競爭壓力不斷增大,汽車制造商正努力的維持關注度并接近自己的消費者。”
思邁汽車信息咨詢公司(IHS Automotive)預計,到2022年全球將有3.45億汽車能夠接入互聯網;在未來6年時間里,全球出售的98%的汽車將為聯網汽車,比例遠遠高于去年的30%。這一趨勢受消費者需求的推動:AT&T和愛立信在去年10月發布的一份聯合報告中指出,四分之三的受調查認為,在選擇購買下一輛汽車時,聯網汽車服務將是一項重要的功能。
汽車制造商當前面臨的風險,是蘋果、谷歌(微博)和微軟將會借助用戶熟悉的操作系統和應用來征服聯網汽車業務。蘋果和谷歌已分別推出了車載娛樂信息系統Apple CarPlay和Android Auto,而且谷歌目前在開發無人駕駛汽車這一項目上已走在了所有廠商的前列。
北愛爾蘭阿爾斯特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凱文·柯倫(Kevin Curran)表示,“在所有廠商都在汽車生態圈進行角逐之時,谷歌和蘋果最有機會勝出。如今的汽車就如同帶有車輪的計算機,科技公司對該領域也了如指掌。”
重大決定
市場調研公司Gartner汽車產業分析師蒂洛·科斯洛夫斯基(Thilo Koslowski)表示,為了避開威脅,汽車制造商將會在未來24個月內做出“重大決定”,除簽訂合作協議和增加研發支出外,他們還將會通過并購交易來保持領先。那些沒有危機感的汽車廠商,將有被遠遠甩下的風險。
在今年1月底特律汽車站舉辦一周之前,通用汽車就已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國際消費電子展中推出了雪佛蘭Bolt電動車。汽車廠商此舉旨在突出新款汽車的軟件和上網功能,因為他們已在汽車中添加了類似于iPad的觸摸屏儀表盤,以及更多帶有未來色彩的系統。
作為對谷歌和蘋果的回應,德國汽車制造商寶馬、奧迪和戴姆勒在去年組成財團,收購了諾基亞的HERE地圖業務。寶馬的iDrive系統把應用、廣播與導航融入到了儀表盤當中,去掉了汽車當中的旋鈕和按鍵,讓用戶的體驗更接近于操控一部智能手機。保時捷在去年展示的Mission E概念車,就植入了眼球追蹤和手控功能。
新款汽車
福特汽車在本屆世界移動通訊大會中表示,該公司將會向歐洲市場推出一款新車型,并展示最新的車載技術,以及布Ford Smart Mobility智能移動計劃的最新進展。福特汽車的智能移動計劃包含了聯網、無人駕駛汽車和大數據等諸多的領域。截至目前,福特汽車對自己的新車型未透露任何信息。
科斯洛夫斯基認為,讓汽車制造商與飛速變革的科技公司進行競爭顯然是一種苛求。但是聯網汽車給汽車產業帶來的破壞力,類似于100年前的情況,當時汽車產業成功的打垮了馬車產業。卓越的制造技術對汽車廠商而言已經不夠,只有豐富消費者的數字生活方式,才能夠吸引到新一代汽車買家的注意力。
“汽車制造商有機會讓汽車更引人注目,點燃汽車產業的文藝復興,”科斯洛夫斯基認為。“汽車制造商正面臨著挑戰,他們必須時刻警惕,切勿重蹈馬車產業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