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聲自動化領域深耕多年的常州銘賽機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銘賽機器人”)自去年開始發力釀酒機器人市場,并成為國內首家白酒行業機器人自動解決方案專家。
“廠里招不到釀酒的工人,老員工都50多歲了,年輕人都不愿意去廠里干又苦又累的活兒。”兩年前,江蘇今世緣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今世緣”)的老板找到銘賽機器人,希望能尋求用機器人來替代人工釀酒的解決方案。
“這對銘賽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充滿了機遇與挑戰。”銘賽機器人的銷售總監劉金保了解對方的需求后,對這個項目絲毫不敢懈怠。他清楚的知道,銘賽機器人能否完成此次項目研究,對公司產品向高端機器人領域進攻而言至關重要。
事實上,銘賽機器人自2008年成立以來,便一直專注于電聲行業點膠機、焊錫機、微點焊及自動化解決方案,其中電聲行業為其主要業務來源。
但近年來,電聲自動化行業的高額利潤吸引了眾多新晉者爭相涌入,不少設備廠商甚至通過仿制抄襲“攪局”。此類企業市場競爭力和業務拓展能力水平較低,且競爭領域高度集中,導致電聲機器人市場競爭硝煙四起。
相比于電聲行業等中低端機器人市場已經是一片“紅海”,近兩年,在用工難和人工成本上漲的倒逼之下,關節型工業機器人的需求迎來爆發式增長。
能否在工業機器人這個“新興戰略產業光環”之下實現產品轉型升級,是銘賽得以向更高水平的自動化領域邁進的關鍵一步。
與其說銘賽機器人開辟了白酒釀造生產線的新大陸,倒不如說是白酒釀造機器人將銘賽領進了“工業機器人”的伊甸園。
釀酒藍海
亨利.福特曾經說,“我雇的明明是兩只手怎么卻來了一個人。”
作為世界上第一位使用流水線大批量生產汽車的人,福特在70多年前的愿望終于在本世紀得以實現并廣泛普及。
工業機器人被廣泛運用到電子制造業、汽車以及汽車零部件制造業等廠房中,用來取代人工進行焊接、噴涂、拋光、打磨、搬運等工種而被人熟知,但在白酒釀造中機器人尚屬“新貴”。
對于近幾年經營慘淡的白酒行業來說,今世緣在今年6月份成功IPO的消息給業界注入了一絲正能量的同時也將機械自動化釀酒工藝推至聚光燈下成為眾人關注焦點。
今世緣酒業4月24日披露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擬發行不超過5180萬股并優先進行新股發行,募集資金將主要投向包括釀酒機械化及酒質提升技改工程、信息化建設及科技創新、營銷網絡建設在內的三大項目。
事實上,中國的白酒行業近兩年在中央限制“三公”消費等政策影響下,受到較大沖擊。此外,同國內其它傳統制造業一樣用工成本上漲、招工難等問題讓逆市中的白酒行業步履維艱。
在今世緣的生產過程中,用工成本已經成為主要成本,迫于壓力的今世緣老板開始將求助目光投向了同在江蘇的銘賽機器人。
“在白酒廠中,一條生產線上光是撒酒料這個工序就需要5、6個熟練工人,并且原料在加工過程中加熱會不斷的冒熱氣,工人要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重復的進行撒料工作。”劉金寶表示,這個工序年輕人基本上不愿意做,現在做的都是40多歲的熟練工人,但再過幾年這批工人老了,將面臨嚴重的招工難問題。
銘賽機器人接下研制生產“釀酒機器人”的項目后,經過兩年的研發,釀酒生產線到2014年年底就能正式進入量產了。
“今世緣明年新建的工廠中,將有22條自動化生產線,每條生產線上可以用到2到3臺關節型機器人。”劉金寶向記者介紹,釀酒機器人每臺價格大概在80萬元到100萬元之間,公司已經與今世緣簽訂了合同。
當談及釀酒機器人的利潤成本時,劉金寶表示,如果單從這一家企業而言,加上近幾年在此項目上的研發生產投入,其利潤微乎其微,但公司的長遠的目光是釀酒機器人量產后的利潤。
解決釀酒生產線的招工難問題、降低釀酒制造的生產成本不僅是眼下今世緣亟待解決的難題,也是當前國內大多數白酒企業所面臨的共同問題。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認為,白酒生產機械化是一種必然趨勢,未來將有更多的白酒企業建成機械化、信息化、自動化釀酒車間。
放眼國內工業機器人領域,以ABB、庫卡為首的外資機器人巨頭的目光主要鎖定在需求量巨大的汽車及零部件制造業中,而國內一批本土機器人企業紛紛將目標鎖定在電子制造等行業。
相比較,釀酒機器人市場還是一片尚未挖掘的藍海市場,隨著白酒行業尋求“機器換人”的需求日漸迫切,不難預測,銘賽機器人作為早批進入該領域的機器人企業,或將在未來市場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
新模式
銘賽機器人作為哈工大機器人研究所的重要科研成果轉化基地,依托哈工大20多年的機器人研發經驗此前成功在電聲自動化行業中以點膠機、焊錫以微點焊產品占領一定市場。
近年來,在外企不斷加快搶灘國內機器人市場之際,作為本土企業,銘賽正承受著來自外企的搶占以及國內中小企業“價格戰”的壓力。
“同樣一款產品,國外公司由于掌握精密減速器的核心技術,其成本僅占整體成本的10%左右,而同類型的國內產品,由于依賴進口,精密減速器的成本占到整機成本的近3成。在價格不占優勢,主要利潤又被國外公司賺走之后,國內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進一步加劇。”劉金寶直言不諱的道出了國內機器人制造企業的艱難處境。
電聲自動化行業正迎來洗牌整合之際,銘賽也將步伐邁向了新的領域,試圖以新的模式來分享國內工業機器人蛋糕。
“我們希望通過并購、參股、控股等方式培養機器人上下游產業鏈,從而推動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銘賽機器人總經理曲東升表示。
據了解,銘賽機器人在常州創辦了集團型機器人協同創新產業園,目前,產業園內的初創型機器人企業已達7家,均由銘賽機器人參股或控股。
“我們涉及的領域有機器人伺服、機器人驅動、家用機器人等。”劉金寶介紹目前,銘賽已與鐵三角、富士康等近百家知名企業建立了業務合作關系,產品成功應用于電子、電聲、LED、醫療、釀酒、家用機器人等領域。
其中由銘賽機器人控股的常州智寶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寶機器人”)已經成功推出了兒童早教等家用機器人,計劃明年上市。
據了解,未來五年,公司將繼續通過控股、參股等方式引進機器人產業鏈上15-20家企業,打造一集團型機器人協同創新產業園。
事實上,起步晚、企業規模不大、技術基礎薄弱是國內一大批本土機器人的真實寫照,此類企業在品牌影響力不高、應用市場拓展有限等因素的影響下,缺乏與外企競爭的實力,只能搶食中低端市場。
在此情況下,銘賽機器人試圖將國內機器人資源整合起來,實現抱團發展也不失為國內中小機器人企業突破外企包圍的一條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