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 VR 硬件國內潛在供應商,在魚龍混雜的市場中細辨真偽。硬件投資一直是科技領域投資的優選賽道,借助蘋果、三星的供應鏈迅速從小公司成長為大市值公司的案例不勝枚舉。展望未來,VR 極有希望成為接力智能手機的科技產品,通過分析三大VR 頭顯的供應鏈構成體系,尋找細分零部件國內潛在供應商,可以看清A 股二級市場VR 概念真正純正的硬件標的,在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的市場中,慧眼細辨真偽。
三大 VR 頭顯預售訂單火爆,出貨目標均劍指百萬。3天時間內Oculus Rift CV1的訂單至少達到10萬臺。HTC VIVE 開啟全球預售不到10分鐘,其預訂即超過15000臺。來自Piper Jaffray 公司的預測,2016年Oculus Rift 的銷售量將達360萬,HTC Vive 預計銷售210萬臺,索尼Morpheus 140萬臺。與此同時, 三大VR 頭顯在2016年的出貨量目標均劍指百萬臺。
中國 VR 市場爆發迅速,前景可期。IDC 預測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虛擬現實設備(VR)出貨量將達到48萬臺,同比增長476%。根據艾瑞的測算,預計2020年VR 設備出貨量920萬臺,用戶量超過2500萬人。
三大 VR 頭顯硬件拆解與供應鏈分析。分析Rift CV1和HTC Vive 的硬件結構可以發現,主體芯片和傳感器芯片主要由美國和臺灣IC 廠商供應;顯示器方面由三星供應;紅外攝像頭由中國臺灣廠商供應。除歌爾聲學參與到Oculus 光學鏡頭、聲學部件的供應和整機代工,以及舜宇光學和勁勝精密供應Vive 的攝像頭和外殼外,中國大陸廠商還沒有大規模進入到三大VR 頭顯的供應鏈體系。
VR 將重演智能機時代故事,大陸廠商未來機會大。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VR 產業鏈也將重復智能手機的故事,中國大陸廠商將憑借智能手機時代建立的供應體系、質量把控、成本優勢,在芯片、傳感器、光學鏡頭、顯示器、攝像頭等方面, 成功取代部分臺灣、日韓企業,進入VR 硬件供應鏈中。
目前國內公司中涉及VR 領域的硬件公司,按照產業鏈環節劃分如下:
1)視覺計算與圖形渲染芯片:全志科技H8/A80芯片應用于Uranus one 和靈境小黑VR 一體機;瑞芯微RK3288芯片已成功應用于Highglass 嗨鏡和Nibiru VR 一體機。
2)位置追蹤與人機交互:諾亦騰(未上市)--全球動作捕捉與光學位置追蹤知名廠商;曼恒數字開發光學位置追蹤系統G- motion。
3)AMOLED 顯示系統:京東方2016上半年5.5代線AMOLED 屏即將量產;深天馬AMOLED 顯示面板有望切入VR 頭盔供應鏈中;中穎電子國內AMOLED 驅動顯示芯片唯一供應商。
4)光學鏡頭與全景相機:舜宇光學全球領先的綜合光學產品制造商和光學影像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聯創電子高端光學鏡頭有望切入VR 眼鏡及頭盔供應鏈中。
5)結構件與代工:歌爾聲學獨家供貨Oculus,供貨索尼、微軟的VR/AR 產品;勁勝精密獨家供貨HTC Vive 塑料外殼結構件。
6)入股與參股:奧飛動漫先后入股諾亦騰、樂相科技和TVR;暴風科技--“硬件+內容+資本+渠道”完整VR 生態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