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十三五”規劃提出,實施智能制造工程,構建新型制造體系,其中,航空航天作為十大戰略新興產業被重點提出。在航天產業領域中,我國衛星應用產值在2013年就已超過1000億元,預計2020年將達到5000億元,2025年近1萬億元。2020年,形成新一代運載火箭型譜,基本建成主體功能完備的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完成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三步走任務,空間信息應用自主保障率達到60%以上,形成較完善的衛星及應用產業鏈。2016年長征五號也將實現運載火箭首飛,2020年前后完成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研制,突破重型運載火箭關鍵技術……
應對航天產業快速發展,其研發制造領軍企業正面臨著最嚴苛的挑戰。以航天科工三院數控工藝分中心為例,作為三院數控工藝研究支撐機構,其在難加工材料切削加工、復雜薄壁結構件加工技術、數字化車間管理、柔性裝夾技術、高速加工技術、數控仿真技術、后處理技術、3D工藝技術、特種加工技術等領域正開展一系列的工藝研究和工藝攻關,為產品研制解決瓶頸難題。尤其是隨著異型復雜結構的轉換,更多鈦合金、高溫合金、耐高溫復合材料的使用,壁薄、輕量化的逐漸增多,不僅對加工效率、精度具有更高的要求,對先進制造模式的轉變,也具有更加迫切的需求。
目前,解決這一系列挑戰和問題的熱點討論在于建立適應航天產品多品種小批量特點、設計制造協同的智能化制造集成體系。在此背景下,由國防科技工業難加工材料加工技術應用研究中心以及慧自得市場營銷策劃(北京)有限公司攜手航天三院、航天一院、航天五院及其下屬單位,于2016年6月3日在北京成功召開了“航天精密制造整體解決方案研討會”。
在本次研討會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李亮教授主持此次交流并圍繞“難加工材料的高性能切削技術進展”這一航天業的熱點話題進行了主旨演講。接下來,GF加工方案北方區董事總經理耿丙強先生,以及馬雨龍、鄒裔、白相忠、楊軍等專家,聯合介紹了GF加工方案
在航天領域精密制造的整體解決方案,包括3R/Liechti/高速加工/五軸電火花/穿孔機等各技術的應用情況;肯納金屬的魏開航總監從加工材料的性能到加工工藝的選擇,覆蓋從粗加工到自動去毛刺等航天機械加工領域,全面展示了肯納金屬如何采用最佳解決方案以實現最小單件成本和最高生產效率;達爾康的翟萬略總監向大家展示了未來制造的趨勢,并演示了達爾康的產品是如何幫助航天業實現適應性加工和彌補加工設備的機械性不足。
演講結束后,各企業的專家們針對聽眾人員現場提出的問題分別進行了細致的解答。除了會場的熱烈討論,來自生產、工藝、管理、操作等多個職能部門的近70名人員還在隨后工廠參觀以及機床實際加工演示中,進行頻繁互動。面對如此全面、深入的交流,參會人員紛紛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如同航天三院某廠副廠長所說:“本次研討會讓我們集中了解了當前最領先的加工產品和加工工藝,開拓了視野。希望這樣深入的交流可以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