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方常程:“尊敬的各位OLED領域前輩們,尊敬所有的OLED使用者客戶們,尊敬我的供應鏈體系伙伴們,還有我們尊敬的共同奮斗在OLED顯示行業的伙伴們,大家中午好!
很榮幸代表京東方科技集團來對本次大會發表我們的一些觀點和想法。我的報告很簡單,主要分兩部分:第一,OLED市場格局。第二,AMOLED在BOE。
剛才很多同行分享了對未來OLED市場的預測和看法。從我們目前來看,剛性的市場仍然是一個主流,但是從未來來看肯定是柔性將占據主導地位。第 二個觀點, 盡管我們的供給量在不斷增長,但是我們認為仍然有龐大需求空間有待補充。所以我想說的是在這個行業里我跟我的伙伴們實際沒有那么大的競爭,我們沒有必要像 做LCD一樣去打價格戰。我們沒有必要強制所有伙伴把目標更多聚焦在怎么降低成本上,我們目標應該是如何提供給我們終端的客戶更加令人激動的產品,下一代 顯示技術,如何展現更優秀我們的作品。
京東方項目總經理常程
從產品演進來看,我們要特別感謝我們一個小伙伴,三星。他從2010年開始推廣OLED智能手機應用。2011年推出平板電腦。2013年TV 上也實現了突破。2014年智能穿戴產品也開始迎來了在產品上的應用。到今天2016年或者以后2020年,未來更多的OLED產品尤其可柔性產品會應用 在智能家居、智能應用,應用在我們未來顯示無處不在的未來顯示世界里。
從市場空間、市場量來看,無論智能手機、VR、車載、移動電腦、TV,未來OLED在這里成長率會非常高。這幾個市場里面,一定是OLED成為主角,在市場當中起到牽引作用。
像S公司有柔性、可卷曲、固定曲率、高分辨率產品,像L無公司展示了TV,像E公司展示了他們的UHD灣區產品。像天馬也展示了5.5HD的,當然還有國顯光電。臺灣地區方面,還有日本,他們都展示了不同的應用于未來顯示產品的柔性概念產品。
實際上大家都在努力,努力地去創造一個什么呢?給我們終端客戶,告訴他們我們未來的屏會做成什么樣子。努力跟我們客戶一起構筑一個可以讓我們的 終端消費者能夠更好地使用我們的柔性OLED產品這樣一個氛圍。這是我們所有小伙伴們一起在努力的。我們需要跟我們所有供應鏈、我們的伙伴,還有我們的客 戶,大家一起開拓怎么樣把柔性OLED產品更好應用在下一代顯示技術上,這是大家一起要去完成的工作,因為這個工作會非常難。
實際上柔性的屏,從2010年前后陸陸續續,柔性的概念就已經被提出來了。但是直到今天,我們沒有看到一個特別完美的柔性產品的應用在我們的終 端客戶這邊展示給我們消費者。為什么?就是因為里面依然有很多的挑戰需要我們和我們供應伙伴們、和我們客戶伙伴們一起去不斷克服這些挑戰。所以在這個行業 里我的觀點,我們都不是競爭對手,我們是伙伴,我們需要一塊讓OLED實現它的飛躍。這是我的看法,也希望所有伙伴們贊同我的看法,我們能夠更加開放,一 起努力,使得OLED真正迎來爆發元年。
第二部分,分享一下AMOLED在BOE。2010年開始我們建立了自己的第一條生產線,2015年所有BOE展示的AMOLED相 關產品都是在這條生產線耕耘出來。2012年在鄂爾多斯投資興建了AMOLED生產線,2014年投產,2015年對北京實驗中心進行改造,目前可以給客 戶提供柔性正式的樣品了。2016年在成都宣布做了一條6代AMOLED柔性生產線。這是BOE在AMOLED發展歷程。產品技術方面,我們想提供給客戶 三種類型產品,彎曲、半折疊、折疊卷曲,主要從產品形態做區分。我們希望做的更輕薄化。另外我們希望把彎折半徑做得越來越小,真正將來實現可卷曲一個柔性 終極使用狀態。
產品定位分三個方面:一個是智能機。除了高對比度、色域全等,我們從5P戰略來講。OLED對眼睛更好,所以我們強調它的健康。我們可以集成更 多的使用內容在我們屏幕里。我們可以實現一個更好的畫質。我們也希望通過我們不斷努力降低功耗,使它做得更時尚。另外從價格上也需要考慮供應鏈如何給我們 客戶利益最大化。我們2017年可以做彎曲產品,2019年做半折疊產品,2021年做全折疊/卷曲產品。
對APP來講,在智能穿戴方面,我們希望1-3.5寸區間實現PPI達到300+。VR我們希望2-3.5寸PPI做到600+,未來挑戰 1000+。柔性形態根據客戶需求車載方面我們希望6-13.5英寸做到PPI200+,柔性形態根據客戶定制。移動電網希望8-14寸區間PPI做到 300+,以折疊應用形態為主。TV方面我們希望做到大尺寸化。當然有幾個能力我們需要提升,比如提升產品技術結構、需要不斷努力降低成本、降低我們工藝 難度,讓我們產品實現跨越跨越。
BOE的AMOLED戰略,短期內我們希望聚焦在中小尺寸,尤其是立足于智能手機市場,布局我們智能穿戴、VR、車載、APP。關注TV、移動 電腦重大尺寸產品動向。技術方向,探索前沿科技,專注柔性開發,挑戰更加輕薄節能完美畫質,為客戶量身打造全方位體驗方案。市場戰略方面肯定是優先扎根布 局國內市場,全球化我們也會考慮全球化戰略布局。我們最希望還是剛開場說的一句話,希望產業鏈上游客戶伙伴、所有供應商伙伴,所有一起耕耘行業里面依然在 戰斗的伙伴們都是能分享對技術最新的看法,都能一起努力促進這個產業健康、積極、向上更輝煌的發展,達成它的爆發式增長的春天。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