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到2010年期間,全球工業生產力年均增速為4%,但是在過去的5年當中,這一數字下降到1%。那么下一輪新的工業生產力的驅動又在哪里?”在7月20日舉行的GE“當智慧遇上機器”(Minds + Machines)數字工業大會上,GE全球高級副總裁、GE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段小纓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實際上這并不是一個新的問題。可以看出,2011年正是全球工業生產力增速下降的重要節點,正是這一年,GE首次提出“工業互聯網”這一概念。5年來的數據,更進一步佐證了GE提出這一概念的重要性。
5年的時間,GE并不僅僅將工業互聯網的概念停留在追問的階段,更重要的是我們看到了GE這幾年來在中國乃至全球范圍內取得的實際進展——包括華為、中國電信、安永、凱捷、英特爾、TCS、H3C、微軟和甲骨文在內的眾多行業巨頭均已加入GE數字聯盟項目——一個良好的工業互聯網生態圈已具雛形。
質的飛躍:工業互聯網的真正落地
當前,全球工業產值已達32萬億,在不過百余年的工業歷史上就取得了如此成就,可以說是人類創造的一個奇跡。但分析工業生產力年均增速下降并逼近零值的現狀,已經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傳統工業發展模式已經愈發難以為繼。實現工業的良好發展,必須找到新的動力。
GE所給出的答案就是工業互聯網——“工業的未來將是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融合的工業”,段小纓說。而這,正是工業互聯網所致力于實現的未來。也是世界各工業領先國家所達成的共識。在中國,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為實現基于制造業的產業轉型升級,對于擁抱新的工業模式有著非常巨大的需求。
凱捷中國首席執行官余煌超表示,在過去的20年間,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將先進的技術引進到中國,如今已經變成將中國的先進技術輸入到全球市場。對于許多國際企業來講,他們在中國的變化實際上并不是他們改變了中國的市場,而是被快速發展的中國市場所改變。
在中國信息通訊研究院總工程師余曉暉看來,現在是建設工業互聯網的生態非常合適的時機。工業和信息領域的參與者都有很強的合作意愿,現在所缺乏的,正是像Predix這樣的能夠將雙方有機結合的平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企業業務及戰略總裁閻力大則從云技術及大數據分析能力,及連接技術的發展佐證了這一觀點,即當前信息產業及工業領域的技術儲備,已經使得雙方具備了真正的融合能力。
但是,在看到機遇的同時,也必須看到挑戰。由于地域、技術等原因,各地區、各行業的發展其實是不均衡的,這個特點不僅在中國,同時也適用于全球其他國家。因此,對于建設一個真正覆蓋全球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需要走的路還很長。但是,GE數字集團全球渠道及戰略聯盟負責人Denzil Samuels表示,市場并不會一味地等待,我們必須持續以創新的力量改變這種現狀,從而為工業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創造更大的空間。
在這樣的機遇與挑戰似乎都已經到了一觸而發的時刻,段小纓明確提出,在未來的12到18個月,GE的一項重要工作是要將工業互聯網的概念在中國真正落地。
落地樣本:第一批果實正在成熟
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任何一項引領產業變革的技術也不會在短時間內迅速改變行業的現狀,更何況工業互聯網要顛覆的是整個工業生態邏輯。提出這一理念的底氣首先在于GE數字工業技術在自身企業的應用。作為一家制造業巨頭,GE自身對于工業互聯網就有很強的訴求。GE全球高級副總裁、首席數字官,GE數字集團首席執行官魯威廉表示,目前,數字技術在助力GE從一家制造企業向工業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及數據公司轉型。這一過程還為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到2020年,基于數字工業技術,GE內部的生產力收益有望達到10億美元。
在自身應用成熟的同時,GE將數字工業技術開放給合作伙伴。在短短幾年時間內,GE已經與多家合作伙伴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機制。在開放的Predix平臺上,已經促成了相當多的典型案例。
擁有強大產業基礎的航空領域,當仁不讓成為GE部署Pridix云平臺的首選行業之一。在這個領域,GE正以令人驚訝的速度引領著行業的變革。繼年初GE與 東方航空開發出適合飛行員使用的app——My Flight之后,短短半年時間內,GE已經將其升級為可以服務于航空公司各職能人員的2.0版本。采用GE Predix云平臺將每年東航飛行產生的多達10TB的品質數據進行有效提取和精準分析,比如,通過對每一個飛行員個人數據的分析,可以很好地掌握飛行員的整體技術水平,規避并修正可能發生不當操作的環境,從而規避不安全事件的發生。
工業互聯網一直強調機器、設備的互聯。那么,什么樣的設備才能夠被接入工業互聯網?對于這個問題,GE所給出的答案似乎要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在GE與天津市政府及相關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于家堡智慧城市項目中,經由Predix平臺聯系起來的主要設備竟是平時并不為人所關注的路燈。搭載GE Predix云平臺的路燈,通過配置攝像頭與傳感器采集數據,并學會了“思考”。它能管理城市車位,檢測違章停車,并通過移動終端實現信息發布、逐項導航與停車費支付;通過感應人流調整信號燈時長;此外還可以晝夜不停地檢測周遭環境,提高城市安全等級……這些打破常規的形式,使得于家堡在全國300余個正在實施的智慧城市項目脫穎而出,2015年,該項目被列入第六屆中美能效論壇的示范項目。
在這兩個案例中,GE所提供的似乎都是對一類或幾類設備進行管理。那么,在遇到更為復雜的情況呢?在一些擁有大量并且多種設備的產業,工業互聯網是否還能發揮它的功能?
在這方面,醫院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由于不同的病理需求,醫院擁有大量功能各異的設備,這些設備散布在醫院各個功能不同的科室;而且,醫學設備往往都是一些科技含量和精密程度很高的設備,如何讓這些設備有效運轉起來,是每一家醫院所面臨的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作。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副院長、仁濟南院常務副院長王育分享了他們與GE的合作經驗。通過精確定位與大數據分析,GE協助仁濟醫院建設起一套基于設備生命周期的APS資產績效解決方案,使各種醫療設備像人一樣被管理、被評估,讓每一臺設備物盡其用。
開放協作:工業互聯網生態系統初具規模
工業互聯網的一個重要特性就是開放,它不僅僅服務于某一家企業,更深層次的,它打破了企業間的隔閡,讓上下游企業乃至同一產業上的眾多企業可以在同一個平臺上實現更好的技術突破。
在數字工業峰會的同一天,位于上海GE中國科技園內的GE數字創新坊正式啟用。該數字創新坊投資1100萬美元,占地4000平方米。這是GE在亞洲設立的第一個數字創新坊,也是繼巴黎之后,今年GE計劃開設的4個創新坊中的第2個。
對于GE而言,每一個數字創新坊并非孤立存在,也非傳統意義上的全球研發體系建設單元,而是借助工業互聯網的力量,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從而有機地形成一個全球性的創新平臺。比如,GE服務于全球航空系統、監控航空發動機數據的任務就由中國和美國的兩個數字創新坊共同承擔,每個數字創新坊每天承擔12小時的任務,雙方無縫銜接。
而之前提到的種種基于企業層面的案例,在這座“小小的”數字創新坊被放大。比如,設備管理問題,對于許多產業來講都是如此——并不僅僅是每一個企業面臨復雜的管理問題,不同地域的企業之間資源分布不均更是一個顯著問題。以醫院為例,基于Predix平臺的遠程醫療管理系統不僅將解決各地患者享受到更好醫療資源的問題,同時也將輔助各地醫務人員提升其業務能力,解決其設備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GE全球副董事長莊睿思說,該數字創新坊的第一步規劃將承載200個就業崗位并迎接超過1000名開發者。但是GE并未對這座數字創新坊設立發展的上限目標,數字工業的洪流已經襲來,他表示,這只是一個開始,這座數字創新坊能發展到多大,誰也無法想象。
會議同一天,GE還舉辦了GE合作伙伴日,來自20多家GE合作企業的300多名行業同仁同時參與其中,就如何在中國發展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進行了探討。
華為、中國電信、微軟和甲骨文等企業所在的GE數字聯盟項目,除了來自上海GE數字創新坊的支持,這些企業還能通過GE數字創新坊的全球網絡,交流知識、技術和資源。目前該網絡已經囊括了全球數字創新坊的幾十家合作伙伴。
魯威廉表示,工業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不僅需要GE和合作伙伴們投入資本和開發,更需要政府、職能部門及相關機構聯合參與攜手構建。GE將堅持不懈地致力于聯合包括客戶和合作伙伴在內的諸多行業領袖以及開發者,共同變革整個行業的運作模式,打造屬于未來的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