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2016年已經過半,各家的旗艦手機和旗艦芯片該發布的也都發布得差不多了。說到今年安卓陣營的旗艦CPU,驍龍820和三星的Exynos 8890這幾個老冤家是繞不開的。
高通在2016年大量出貨驍龍820;聯發科也祭出了Helio X20旗艦芯片;三星借助Galaxy S7系列帶出了自家的Exynos 8890;伴隨華為P9的推出,華為也發布了麒麟950家族的新一代旗艦CPU:麒麟955。
關于這三款旗艦CPU性能孰強孰弱,大家可謂眾說紛紜,一時間,也難有蓋棺定論。
筆者今天要討論的并非這幾款CPU的性能,而是它們內置的基帶芯片的性能,說得更直白一點就是誰的信號更好。
那么究竟如何來衡量信號的好壞呢?筆者將通過大量的理論測試,同時結合實際體驗,力求為大家帶來客觀真實的對比。
在評測開始前,筆者覺得有必要給大家科普一下兩個最基本的概念,首先是信號強度的單位:安卓系統定義了2種信號單位:dBm(1毫瓦的分貝數)和asu(alone signal unit的縮寫即“獨立信號單元”)。
其次是它們之間的關系式:dBm =-113+2×asu,這是谷歌給安卓手機定義的特有信號單位。
我們假定現在的接受信號質量為-25dBm。那么,我們的asu值就應該為44。如果我們目前信號很差,達到了-100dBm。那么,手機的asu值應該為6.5,四舍五入的話,數值應該是7了。
所以,一般情況下大家能夠看到10-30的數值,都是很正常的。asu值越大,理論信號強度越好。如果你發現自己的asu值大于35了,就要看看四周是不是有基站了。
那么dBm =-113+2×asu這個公式該怎么用呢?打個比方,比如筆者見過一部信號條件最好的安卓手機顯示的信號數值為-51dBm,31asu,那么這二者的關系就是:-51=-113+2×31。
建設在戶外的運營商通訊基站,asu值越大,距離基站就越近
在了解完這些基本的理論概念后,筆者將為大家介紹這三款旗艦芯片各自所集成的基帶芯片。
高通驍龍820是高通今年主打的一款高性能發燒旗艦CPU,內置全新開發的X12 LTE基帶,最高支持LTE Cat.12/13標準,下行最大速率為600Mbps,上行最大速率為150Mbps,支持全網通。
而三星的Exynos 8890內置的則是三星自主開發的Shannon 335基帶,與驍龍820類似,同樣支持LTE Cat.12/13標準,但相比高通的X12 LTE基帶,則缺少了對CDMA網絡的支持,因此并不是全網通基帶。全網通頻段支持一直是獵戶座CPU的一大軟肋
最后是華為的麒麟955,內置的是去年在麒麟920上首發的Balong 720基帶,因此華為比較保守,并沒有將自家最強的通訊功底壓在麒麟950家族上。麒麟955是一款全網通基帶,但比較遺憾的是最高只支持LTE Cat.6標準,最高下行速率僅為300Mbps。
通過以上三家的初步基帶硬件參數規格的對比,可以看出高通的X12 LTE基帶具有絕對的領先優勢,那么實際應用中表現又如何呢?下面筆者將通過實測得出最終結論。
理論數值占優的高通X12 LTE基帶詳細規格
在測試機型上,筆者選擇了小米5、三星Galaxy S7港版和華為P9,分別代表高通驍龍820、三星Exynos 8890和華為麒麟955。
由于Exynos 8890不支持全網通,因此為了公平起見,本次信號測試不加入電信CDMA網絡的測試,僅針對移動和聯通的網絡進行測試。
從這個方面看,三星的獵戶座CPU在基帶方面遜色于高通的驍龍CPU,因此三星的Galaxy S7系列在中國大陸的版本均搭載驍龍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