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宣布,對特斯拉S型轎車在自動駕駛模式下發生致命車禍的事故展開調查,并表示調查所涉及的車輛達2.5萬輛。
事故發生在5月7日,一輛2015年的S型特斯拉轎車,在佛羅里達州的一條高速公路上開啟自動駕駛模式時,與一輛垂直方向開來的拖拉機掛車發生相撞。
特斯拉方面在6月30日作出回應稱,這是S型汽車自動駕駛功能激活使用行駛1.3億多英里過程中遇到的第一起致命事故,而全世界平均每6000萬英里行程就會發生一起致命車禍。
車禍致死事故發生后,特斯拉股價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下跌。它也受到了“過度營銷”的指責。
的確,目前為止,包括Autopilot在內的自動駕駛系統,更合適的稱謂應該是駕駛輔助功能,也就是說,司機還是應該對駕駛負責,并時刻準備接管方向盤和剎車。Autopilot等系統目前都處于通往全自動駕駛的中間階段:功能強大,卻還沒到接管一切的程度,這也是新技術最容易出現問題的時期。
雖然特斯拉的系統在開啟前也會反復提醒這一點,但在其營銷過程中,“自動駕駛”這個更讓人激動的說法還是成為了它的最大賣點。
不過由此指責特斯拉以前的營銷手段不負責任或是錯誤的,難免有些“事后諸葛亮”式的圓滑和不公允。
雖然從功能上看,Autopilot能做到的事——自動剎車、變道、維持車道——并不比其他汽車廠商,比如沃爾沃、寶馬或凱迪拉克的同類系統先進,但憑借獨有的在線升級模式,它比其他品牌提前普及了這些技術。所以可以這么說,正是因為特斯拉這些有些炫耀的,也多少有些夸張的營銷方式,某種程度上,才更快地帶動了傳統汽車業的變革——捫心自問,你難道沒為特斯拉所宣揚的技術激動過嗎?
一次事故不應該讓特斯拉,甚至自動駕駛技術停止腳步。特斯拉也的確應該因這起事故而反思,但它不應該從此在技術開發層面上小心謹慎起來,反而應該更大步地開發完善新技術。
而這也正是特斯拉最應該向Google學習的地方。
Google無人駕駛汽車發布以來,已經遭遇了10幾次事故了,今年2月,裝有Google自動駕駛套裝的一輛雷克薩斯因躲避障礙物,在變道時裝上了一輛大巴,這也是首次主要責任在Google方的一次事故。而事故發生不久后, Google一項能自動識別大巴的自動駕駛技術專利就獲得了通過。
就在特斯拉接受調查期間,Google還發布了最新的無人駕駛汽車報告,并表示其無人駕駛車輛現在已做了進一步升級,能使用傳感器解讀騎行者的手勢,并記憶騎行者的行為。
所以,與其糾結特斯拉之前的做法是否恰當或負責人,一個更具有建設性的觀點是,特斯拉的這起事故應該起到加速它以及整個汽車行業普及更先進技術的作用。
比如5月的那起致命事故之所以發生,是因為“強光照射白色貨箱”,導致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系統Autopilot和駕駛員都沒有發現前方這輛大貨車,那么針對攝像頭容易被光線影響這點,特斯拉或許應該馬上在車上配備能解決這一問題的激光雷達,并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加速其普及。
其實,一個叫做“Tesla Owner”的博客爆料,其最近看見一輛駛入Tesla總部停車場的Model S,車頂上方已赫然裝著一個全向激光測距儀了。
我們永遠不可能指望新技術能徹底消滅車禍,但它肯定能大幅減少車禍發生的概率。這也是汽車制造商和硅谷公司們為此投入大量資金的原因。它們不應放慢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