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D打印的問世到正式應用于工業制造領域,三十多年過去了。盡管3D打印有著制造周期短、成本低等優勢,在特定領域也有所發展,但至今仍然未得到廣泛普及。即使是在工業領域,3D打印依舊未能實現商業化。究其原因,主要還是人們對于3D打印概念的理解有誤。對于大多數人而言,3D打印只是一個“高大上”的名詞,有著“黑科技”的感覺,對于該技術的具體內容幾乎一概不知。
當下媒體都在有意無意地將3D打印包裝成一種“萬能”技術,本意是借此來引起普通民眾對于3D打印的興趣,最終達到推廣普及的目的。人們接觸到的3D打印相關信息,多數是通過新聞媒體上所報道的3D打印飛機、手槍、汽車而來。然而,這樣的報道對于大眾認識和接納3D打印并沒有起到實質性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誤導了人們對3D打印的理解,把3D打印看成“魔法”,認為該技術無所不能。一項技術被嚴重曲解后,該技術的推廣普及便難上加難。
作為一項前沿技術,普及推廣并讓人們接受3D打印,廣泛的媒體宣傳必不可缺,而正確的媒體宣傳更加重要。因此,新聞媒體對于3D打印的報道,應當將重點放在3D打印技術本身的客觀闡述上,準確地向人們傳達3D打印技術知識,包括該技術的優勢和局限、應用領域、與傳統制造業的區別和聯系等。人們對于3D打印技術本身有了準確合理的認識后,3D打印技術的推廣普及和商業模式的成形速度自然會更快。
在3D打印技術的普及推廣過程中,除了媒體的過度解讀,另一個困境在于缺乏足夠的體驗互動性。作為一項應用型技術,如果能夠讓更多的人們親身體驗和感受該技術,自然會加強人們對它的認可度。同樣是前沿高新技術,人們對于VR(虛擬現實)和全息投影技術的認可度比3D打印要高得多。原因是前者的可互動性更強,普通的民眾的參與率更高,對該技術的認可程度和接受度也自然更高。3D打印的可互動性較差,主要還是由于技術本身的復雜性所致,通常只有受過專業培訓的人員才能夠完成3D打印機的全部流程操作。對于普通民眾而言,3D打印仍然是“黑科技”一般的存在。
一項新技術,從問世到被普通民眾所接受,總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3D打印技術亦是如此。真正讓尋常百姓接受并認可3D打印,讓3D打印技術完全融入傳統制造業,還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同時,3D打印技術本身也需要進一步發展,簡化技術流程,使其更能滿足應現如今的商用和民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