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行業領導者,高通目前不僅在為全球消費者提供3G、4G網絡技術和芯片,而且已經開啟了下一代無線技術5G網絡的進程。近日,高通就在北京召開了“引領全球5G之路”的科技沙龍,高通高級研發總監、中國區研發中心負責人侯紀磊博士詳細介紹了公司在5G網絡方面的技術布局。
本次會議上,侯紀磊博士透露,高通第一個版本的5G工作項目階段應該會在2018年之前完成。
高通的5G愿景是什么?
回顧過去幾十年的通訊歷史,最早在80年代模擬制式,90年代數字制式,到2000年以后,3G網絡技術開始興起,直到現在4G網絡,移動互聯網的爆發。這些過程我們看到移動網絡的實本質是讓我們的連接變得更便捷。不過,在這些技術演進過程中,依然還有它的局限性。
侯紀磊博士表示,高通認為5G應該是具有統一連接架構、統一設計的平臺。統一性主要表現在幾個重要的方面:一是表現在跨頻段和跨頻譜類型的統一性,從頻段上,會利用到從1GHz 以下到毫米波;二是多元化的服務和部署,體現在宏基站、小基站、終端和終端之間的直連、多波和廣播等各種模式;三是針對多樣化的服務,我們列舉出三種重要的服務范圍:增強型移動寬帶、關鍵業務型服務和海量物聯網。
從增強型移動寬帶的角度來講,有幾個重要的特征:一是極致吞吐量,在5G時代,每個小區的容量可達到幾十千兆或幾百千兆,每個用戶本身就可以達到數千兆級別,而且可多用戶共享,所以它的吞吐量比4G有了進一步的躍升。二是超低時延,5G比4G不僅是更快連接和更高速率,而且在這些提升的基礎上,如何去推動新的服務和概念,這是5G非常關鍵的一點。三是具備一致體驗,具有更大容量。
關鍵業務型服務方面體現在三個方面:高可靠性、超低延時、普及易用。比如自動駕駛汽車。車和車之間的通信,需要具備的快速的反應能力,甚至比人駕車時需要的反應能力的時延還要低,這對低時延和高可靠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海量物聯網方面則要求達到:節能、低復雜性、遠程等。因為海量物聯網的特性,會有大量的終端需要接入,這就對能量的消耗,對于芯片和終端復雜度的要求,以及對于距離覆蓋或鏈路覆蓋,提出了的非常重要的需求。這里為大家提供一下例子,比如智慧城市、智能家居、公共設施流量的監控和計量、可穿戴設備、遠程傳感器驅動等。
高通將如何引領產業界發展5G技術?
高通對5G網絡有了自己的理解,那么高通有何優勢可以做到引領產業界發展5G技術?侯紀磊博士從三方面做了介紹:
一是高通在無線技術,包括OFDM技術和芯片方面長期引領地位將支持高通在5G領域,無論從標準化還是商業的角度,都可以起到很好的產業領導者的作用。
二是高通作為半導體公司尤其是終端半導體公司,業務范圍和技術不只是關注無線芯片。在推動整個產業的發展和標準化的過程中,高通從終端到基站再到核心網,高通都能實現端到端的原型機。這將推動系統性能和功能的驗證,促進標準化進程,支持與制造商和運營商進行聯合演示,從而驅動產業的發展。
三是高通對全球網絡的深厚經驗和規?;?。高通有兩個重要的團隊開展相應工作,一個是著眼于早期標準和技術的研發團隊,另一個是開發芯片的產品團隊。此外,高通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工程服務團隊,他們和研發團隊、芯片團隊緊密合作,在芯片與制造商的基站、核心網對接以后,從端到端的角度支持運營商優化性能,從而最大化整個網絡的價值。
“基于以上可以看到從芯片、技術、原型機到工程網絡的各個方面,高通都非常全面地引領5G發展。在過去多年來,高通把這種模式比較成功地應用到3G和4G發展上,在5G時代有信心能夠做得更好。”侯紀磊博士說道。
從整個行業看,5G將分為兩個重要的階段,一是研究項目階段(study item),二是工作項目階段(work item)。
侯紀磊博士表示,目前,高通仍屬于5G NR R14的研究項目階段。從研究項目階段到正式成為標準之前,要經過工作項目階段,包括把所選的技術落地,把參數都規范好,讓廠家間統一意見等,可見工作階段是非常重要的階段。而工作項目階段侯紀磊博士認為,將會從2017年開始,高通第一個版本的5G工作項目階段應該會在2018年之前完成。
對于為何是2018年之前完成第一個版本,侯紀磊博士表示,主要是因為高通發現全球很多運營商對于5G早期的部署都提出了一些非常積極時間點,如北美、日本和韓國等國家對此都有比較突出的需求。他們甚至提出在2019年商用5G、2018年預商用5G的概念。所以這樣一個標準化的時間表,也是為了從標準化和技術準備階段出發,能為2019年下半年加速商用做最好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