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物聯網技術的逐漸成熟,以傳感器、MCU、云計算、低功耗廣域物聯網等核心技術為驅動,正在全球掀起一場智能制造及工業物聯網的變革。智能家居、可穿戴產品、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領域的市場快速成長,物聯網對傳感器的需求急劇增大,據了解,目前全球有30~50億個傳感器,到2020年將達到1 000億個之多。 這一切暗示著傳感器產業即將步入下一個飛速發展的黃金時期。
由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主辦的Sensor China2016于9月12日在上海跨國采購會展中心正式開幕,這是全球第三大傳感器與物聯網主題展覽及論壇活動。在上午的全球智能制造主題大會暨Sensor China開幕式上,華為、霍尼韋爾、上海國際汽車城、歐姆龍、通用電氣、新松機器人、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京東方科技集團等一批行業的引領企業帶來了主題演講和討論。同期展會上,來自全球七個國家和地區的參展企業約200家,覆蓋產業的各個環節。此次大會以期給國際在華企業和中國轉型企業帶來創新的火花和合作的新契機。
華為:物聯網——未來信息產業最大的故事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認為,根據梅特卡夫定律,物聯網將催生百倍于物聯網的價值——網絡的價值與網絡節點(或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聲稱只做物聯網事業的管道工,華為推出全球第一個廣域物聯網標準NB-IoT——窄帶物聯網協議。NB-IoT先后被ITU、ETSI、3GPP等國際標準組織接納為國際標準,日前中國標準組織宣布接納其為中國技術標準,使用LTE技術,其具有接入密度大、深度覆蓋和超低功耗方面的優勢,消除了傳統物聯網技術碎片化、局域化、無盈利模式的缺陷,將帶領物聯網事業進入新時代。APPLE因智能手機產品的成功多年蟬聯全球最大市值的公司,物聯網的連接數是智能手機的50倍,根據梅特卡夫定律其產業規模和價值相當于智能手機的2500倍,未來物聯網產業有望誕生全球最有價值的公司。
歐姆龍:中國制造2025 i-Automation創出新價值
歐姆龍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許衛華介紹,大家熟知的健康用品事業只占歐姆龍集團的10%左右,而最大的部分是占比40%的工業自動化,此外,社會設施約15%,還有一部分電子元器件事業。傳感器元器件包括供給系統即是歐姆龍的重點領域,主要是距離傳感器、光電傳感器、光線傳感器,還有如攝像頭等高端應用的傳感器。
ATM機、自動檢票系統等生活中常見的設備都是歐姆龍發明的,許衛華認為歐姆龍是一個理工男,一家純粹做技術的公司。歐姆龍提出i—Automation,有三層含義,一個是信息的智能化。第二,控制精益化。第三,人和機器新的協調。對于提高機械設備真正的自動化水平,歐姆龍有很多獨特的技術。如振動抑制技術可以保證一個水杯在高速移動時,水不往外溢出來。該技術適用于液體搬送行業、高精密零部件傳送等。
歐姆龍的核心技術是傳感與控制。許衛華透露,歐姆龍不久會推出一款新的生產設備QATec,它不但可以實現精準地分揀原料,更可以實現對原料的智能跟蹤,比如用于餅干或者藥品的生產,可以精準到生產中各環節的原料添加的量和時間,實現全自動化的生產。在當前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受到廣泛關注的情況下,食品配料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所有數據都完全記錄下來且可以追蹤,從技術上保證了食品的安全。這套系統有望解決食品、藥品、化妝品加工安全問題。
歐姆龍關注人類和機器的協調。雖然機器人在我國的發展速度很快,全世界機器人制造廠商也扎堆中國,但是中國每1萬產業工人里機器人的使用數量大概30人左右,遠低于發達國家。最高的德國和日本大約300~400人。歐姆龍的宗旨是機器能做的事情讓機器去做,人要從事更加有創造性的工作。人類和機器的協調是一個非常大的課題,歐姆龍著力實現柔軟、安全地對接。
蔚華科技:深耕MEMS傳感器測試市場 成果展現
《中國制造2025》和“十三五”規劃將重點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智能制造是重中之重,突破先進封裝、MEMS等關鍵技術乃實行重點。為此,蔚華科技上海分公司總經理勞獻弘表示,蔚華科技是整個半導體設備后段測試的一個代理商,有25年的歷史,蔚華將中國臺灣和大陸視為同一個市場,由同一個團隊來共同支持。蔚華科技致力于在原廠與客戶之間,透過代理、技術服務等方式,共同開發出符合客戶需求的完整測試方案。
蔚華科技從2010年起便積極投入MEMS市場,目前已有多家客戶采用。例如,南茂科技已選用Xcerra的Test Cell整合測試解決方案做為上海廠MEMS產品量產的測試平臺,以應對未來IC設計廠及IDM在行動裝置、車用電子及物聯網的龐大MEMS量產測試及校準需求。另外,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SITRI 近期也選用Xcerra同款測試解決方案作為上海微技術工業研究院提供給MEMS客戶以滿足加速度計、磁力計及陀螺儀的研發及工程需求。
勞獻弘認為,隨著人手一機、穿戴裝置以及相關醫療產品的需求漸增,芯片朝向更高運算能力、更小體積、低功耗、高感測、寬帶傳輸的方向發展,芯片測試的復雜度也越來越高。由于半導體芯片強調多芯片整合,必須透過晶圓級封裝(WLP)來整合,因此晶圓級封裝已成為實現產品輕薄與組件整合的關鍵制程。蔚華目前已可針對7x7mm以下、500個接腳的WLP芯片提供完整的測試解決方案,高接腳數的測試方案則正在開發中。
此外,蔚華科技正積極參與IoT、5G以及制造2025相關的標準協會,以便能投入先期發展并做出貢獻,讓蔚華科技所扮演的角色從后段業務朝前段的共同開發移轉,這是與過去完全不同的做法。
勞獻弘強調,只專注在更高的平行測試效率或更快的測試時間是無法滿足客戶快速成長的需求,蔚華科技致力于強化核心的測試能力,并投資適合的產品與技術以尋求擴張機會,期望能成為客戶最堅強的技術支持后盾以及最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
菊園:科創菊園 發展強勢
2011年成立的菊園互聯網孵化器投資金額從當年的3千萬到今年變更為3億,菊園經濟城主要看到作為嘉定第一個國家級孵化器,菊園的載體建設和孵化企業的增長勢頭迅速。展會上幾家優質企業對其產品進行了展示。
科技園有自己的創業導師團隊和審查標準,針對初創企業和二次創業的孵化項目,通過創業導師的引導和產業聯合就可以帶動其技術導向。孵化項目的成功關鍵在于它的技術和企業發展的定位。現在菊園一共有125家孵化項目,畢業企業27家,有一個專門的企業管理系統對專利情況進行梳理,有一些培訓人才對知識產權法律進行相關的培訓活動,還有對外講座微講堂。
暉哲通訊主要經營RFID讀寫設備的研發和銷售,以及相關系統的設計。ICWiser自主研發的RFID Loadprt Reader主要安裝于半導體工廠機臺的loadport端,其優點在于:以先放貨后自動讀取的作業方式,完全防止操作員因放錯貨導致產品損失;讀取速度快,讀取無方向限制;使用半導體標準協議(SECS)與EAP進行通訊;符合工廠自動化管理之趨勢,提高生產效率。
普覽智能科技專注互聯網、物聯網智能終端和智能系統的創新設計、制造和服務,現場展示了現在比較流行的互聯網點餐應用,集成了一些新興的支付模式,如微信、支付寶、銀行卡等。產品本身在模塊化設計之后,在客制化方面有一些優勢,適用個性的應用場景可以進行客制化。它的優勢是在一塊主板下可以同時支持Windows和安卓。還有一款雙屏的產品在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國內率先實現在安卓系統下雙屏的異部觸控。
左岸芯慧主要做智慧農業云平臺主要分智慧種植、智慧水產、智慧畜牧三大塊,傳感器分為四類:氣象、氣體、土壤、水質,產品覆蓋底層的傳感器到上層的云平臺,將物聯網傳感器和控制技術運用到智能農業領域,用工業化標準手段,為智能種植、智能灌溉、智能養殖提供完美解決方案,實現農產品生產和食品安全溯源。
SITRI上海微技術工研院智慧農業的智慧農業項目除了數據采集、分析和顯示外,還分析植物生長與光照波長的關系,研究一個黃金比例,利用LED燈、鈉燈、遮光片和光導設備讓植物產量大幅度增加。
威勢:VPG精于應變 密在領域
2010年從Vishay獨立出來的威勢精密集團(Vishay Precision Group)也是一家在紐約交易所獨立上市的公司。VPG有四個業務部門,其中MICRO MEASUREMENTS是公司的技術源頭,主要提供應變片及相關的附件和數據采集系統。
應變片常用于一些傳感器,比如稱重傳感器、力傳感器、位移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在航空、航天對應的發動機結構、汽車、核電、土木工程、醫療、家用電器等行業,研發階段都必須要用到應變測量。針對實驗應力分析的各種用途,無論是生產前樣品評估、現場服務應用試驗、故障失效分析或純研究項目,VPG都可以提供相應的整套傳感器(應變片)、儀器儀表和設備,同時提供為獲取精確可靠的應變數據所需要的相關附件。
面對高端市場,VPG能夠提供各種各樣有競爭力的應變測試,比如高溫應變片、磁場應變片、焊接式應變片等。達到高端需求,最核心的是材料和工藝。
作為光測彈性學領域的行家,對于這種全域的可視測量技術,VPG可以提供各種設備和材料。VPG的光應力測試系統,即光彈儀,由于應變片測的是一個點位,估的點位越多,面上的應變分析就越準確,光彈就是在試件上涂一層涂層,然后再通過反射式的原理,把一個面的全應變體現出來,可以知道哪一個區域是主應變方向,哪一些是零應力區。
在前不久召開的G20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日新月異,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結合將給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帶來革命性變化,推動了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新技術的發展,帶來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的深刻變化。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司長刁石京表示,在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全球傳感器產業呈現出產業規模快速擴大、應用領域不斷拓展和深化、融合發展等新的發展趨勢,應加快促進核心技術攻關及產業化,強化產業鏈的上下游合作,建設半導體傳感器中心,構建產業鏈的標準體系,支持行業聯盟的發展,促進我國傳感器事業健康、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