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報導,蘋果計劃明年在iPhone采用OLED技術,并正在尋找供應商以協助該公司進行OLED的創新。本文將就近期Patently Apple發布的幾個關于OLED的專利內容進行討論,現在一起來看看蘋果的OLED計劃,究竟葫蘆里賣了什么藥吧!
有報導指出,1980年代的矽谷,由于許多公司太松懈,因此在其公司郵件的許多垃圾桶中找到許多競爭訊息。這可能是一個凌亂的工作,但實際上卻可以不時在混亂中找到“寶石”,最近,重點是專利潛水(patent diving),其會在訊息的方式遷就更多。
這對公司來說真的很難處于“隱形(stealth)”模式,特別是當他們還是創新者時。例如,簡單的透過審視現有專利來發現新技術的基礎是多么的容易,這在蘋果(Apple)及其OLED計劃的情況下肯定是真的。
Patently Apple最近的一些發布是,有部分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應用程式(app)已問世。第一種是“具有平滑調光控制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with Smooth Dimming Control)”,專利申請號為20160284275,該技術的任務是使用峰值亮度控制演算法(peak luminance control algorithm)來控制OLED顯示器的亮度。該創新涉及具有由一系列級聯(cascade)數位類比轉換器(DAC)電路控制亮度的顯示器,以及在一系列顯示亮度設置下校準顯示的能力,當設置落在連續亮度設置之間時,使用電壓插值(voltage interpolation)運算以達到所需的亮度,使用電壓插值的目的是,在亮度調整期間最小化亮度躍變(luminance jump)和顏色偏移。
圖1 這是來自上述專利針對OLED顯示器畫素的說明示意圖。
另一個專利是“具有柵極脈沖調變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with Gate Pulse Modulation)”,專利申請號為20160284276。此第二個創新解決OLED畫素效能的精確控制,雖然驅動晶體管(transistor)閾值(threshold)電壓補償不能補償驅動晶體管的變化,但其也不補償開關晶體管的變化,結果是,耦合到開關晶體管的驅動晶體管柵極處的電壓變小。這導致畫素亮度范圍的縮小,且驅動晶體管電流可能對開關晶體管元件參數變化變得更敏感。
根據專利申請的內容:“顯示驅動器電路可以透過數據線將數據加載到畫素陣列中。顯示驅動器電路可以經由控制線將包括掃描訊號的控制訊號提供給畫素,每個畫素可具有晶體管和電容器電路,以用于控制來自發光二極體光的發射。驅動晶體管可有驅動晶體管柵極端子,其為耦合到開關晶體管的源極-漏極端子(source-drain terminals)之一的驅動晶體管柵極端子;開關晶體管可以具有接收掃描訊號的開關晶體管柵極端子。當處于轉換前到操作的發射階段,掃描訊號可有兩階段轉換曲線,或透過減少開關晶體管中的動態效應增強顯示效能的其他形狀。”
最近的報導指稱,蘋果計劃明年在iPhone采用OLED技術,并正在尋找供應商以協助該公司進行OLED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