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脊梁,是興國之器、強國之基。世界各國的興衰史和中華民族的奮斗史一再證明,強大的制造業是一個國家強盛的必備基礎。
為了迎接智能制造大潮的到來,讓中國制造2025落到實處,2016年11月8日,《電子技術應用》雜志聯合中電會展與信息傳播有限公司在上海成功召開了“2016中國智能制造技術與產業發展高峰論壇”。
本次高峰論壇上午由中國電子科技委常務副秘書長于慶宏主持,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劉汝林進行了致辭。業內頂級專家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歐陽勁松和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信息中心首席顧問寧振波分別就自己對于智能制造開展的研究和與會觀眾進行了分享。來自西門子、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院、長沙智能制造研究總院、華為、凌華、三一樹根互聯等企業、研究機構的專家和企業代表就智能制造內涵、外延、具體實施路徑、相關解決方案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中國電子科技委常務副秘書長于慶宏
中國電子科技委常務副秘書長于慶宏表示為了解決中國制造業智能化轉型之中遇到的共性問題,需要產業界各方都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從不同角度為智能制造發展提供支持。為此,中國電子科技委匯總中國電子器材總公司、中國信息安全研究院、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第六研究所、中國自動化學會共同主辦了“2016中國智能制造技術與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并邀請了行業主管領導、業內知名專家和領先企業就“工業控制與先進制造”相關話題展開探討。
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劉汝林
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劉汝林在進行致辭時表示目前世界各國都在積極布局制造業,期望在智能制造時代搶占先機。過去制造業給人們的印象大多數是大規模生產、低利潤,而智能制造則會轉變這種狀況,讓制造可以實現個性化、多樣化。同時伴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制造業中軟件占據的比率會越來越高。現在中國已經制定了智能制造發展整體戰略,除了國家層面需要繼續制定詳細的實施方案之外,更需要國內企業、研究機構讓戰略規劃真實地落地,在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方面獲得突破。
智能制造除了頂層戰略規劃之外,也需要強大的智慧支持。
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歐陽勁松
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歐陽勁松介紹說,制造業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體系,按照我國最新標準,制造業包含31個行業、175個中類、530個小類,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系統工程。為了實現智能制造轉型,首選需要理清智能制造的確切概念和內涵。其次數字工廠是智能制造發展的基礎,需要打通縱吐集成和橫吐集成,實現產品設計與生產過程的無縫集成。此外,在標準層面,也需要根據制造業實際情況制定出相關的標準體系,讓企業在智能制造轉型中有可供參考的行業標準。
針對中國正在實施的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歐陽勁松表示為了搶占技術發展的戰略制高點,需要引領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積極發展智能機器人、 3D打印制造等;同時還要發展現代服務業,比如創新創意設計產業、制造服務業、智能制造基礎保障產業等。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信息中心首席顧問寧振波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信息中心首席顧問寧振波表示,冷戰結束之后,美國開始進行信息化轉型,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是現代工業制造體系的開端。現在伴隨著技術進步,人工智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各種硬件設備的智能化也是紛紛出現。
寧振波認為現在正在進行中的新工業革命,智能才是本源,CPS則是它的最新體現形式。現在的工業革命實際上是數字領域和物理領域互相轉換、影響的綜合過程。此外,針對中國智能制造發展情況,他表示中國智能制造其實還是處于非常初級的階段,離真正實現至少需要10幾年以上的努力。
各位演講嘉賓帶來的演講內容非常豐富,參會聽眾認真聽講,很多聽眾還在認真地書寫聽會筆記,在會后也和嘉賓積極進行交流。
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已經發布超過1年的時間,中國制造業的智能化轉型升級正在逐步走向深入。在政府層面,各級政府制定了推動智能制造發展的各項扶植政策,同時各地政府也建立起大量的地方研究機構、支撐平臺,為企業智能制造轉型創造出有利的發展環境。在企業層面,大量的企業積極引入機器人、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對傳統的制造工廠進行改造。現在更加需要業界同仁協同努力,把中國智能制造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