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e 還是沒能作為一種“必不可少”的角色走進任何一個領域,HTC 想讓虛擬現實成為醫療機構常用的工具,但這個計劃有點慢。
上周,HTC 的健康事業部(Healthcare)在北京辦了一場學術研討會,邀請來 30 位神經外科醫生,向他們展示了一套“神經影像虛擬現實解決方案”。在現場,醫生可以用 Vive 的頭盔和手柄瀏覽可視化的大腦模型。
HTC 說 VR 會為醫療教育和臨床研究帶來好處:醫院和學校可以使用 VR 技術為外科醫生提供培訓、改進并開發新技術、通過更加深入和有效的方式輔助患者康復。這場活動的新聞稿里還引用了醫生的評價,說 VR 構建的圖像“能將復雜的病變或手術形象地展示出來,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規劃、教學。”
這是 Vive 尋找游戲之外 VR 應用領域的另一次嘗試。HTC 說中國有 40.3% 的 VR 開發者正在開發非游戲內容,23.8% 的開發者正著手“推動醫療領域的創新”。
但這場面向醫生的活動上 Vive 并沒有宣布和任何一家機構的合作關系,解決方案會提供給誰(或者賣給誰)并沒有被明確提出來。
目前為止,HTC 對外宣布的和醫療有關的動作是投資了一家創業公司 Surgical Theater,后者也是這次解決方案的生產方。HTC 累計投入 1100 萬美元,獲得了 Surgical Theater 21% 的股份。
HTC CEO 王雪紅在 2015 年底 Vive 剛剛推出、還未上市時信心滿滿地說,2016 年會是 VR 的“元年”,除了游戲,Vive 頭盔還能用在醫療、教育、銷售等等領域。
但接近一年后,Vive 還是沒能作為一種“必不可少”的角色走進任何一個領域,HTC 合作方的數量和深度也沒有太多進展。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 Vive 去年說要和順網科技合作 VR 體驗店,Vive 希望自己的頭盔進入遍布各地的網吧,以售賣門票的方式獲得收入。之后包括蘇寧和國美的門店也成了它們展示 VR 的場所,Vive 的官網上可以看到站點已經分布在全國 50 多個城市。
但這些地方大多只是在空間并不充裕的地方搭起一套 Vive,目前也沒人知道它們能為 HTC 帶來多少收入。
體驗店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Vive 最近開始自己品牌的體驗店,以第三方公司作運營支持。
這也是所有 VR 頭盔面臨的問題,虛擬現實依然是個小眾的新事物。Vive 上市已經超過半年,根據預裝游戲下載量來推算,至今它可能一共只賣出了 14 萬臺左右,其中有一半是來自企業用戶的采購。這部分收入只占到 HTC 一個月營收的三分之一不到。
也有消息說,Vive 會在明年 1 月的 CES 上發布有硬件性能提升的第二代頭盔,它能不能幫 HTC 繼續講好 VR 的故事還有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