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牙技術聯盟(SIG)于12月8日正式宣布推出新一代的核心規格版本“藍牙5”(Bluetooth 5),其主要更新包括4倍的傳輸距離、2倍的傳輸速度、以及8倍的廣播數據傳輸量的增長。ABI Research調研機構高級分析師Ryan Martin指出,藍牙5的推出正值行業增長的關鍵時期。預計至2021年,全球聯網設備安裝將達到480億,且這其中近三分之一將采用藍牙技術。而消費者將有望在新標準正式發布后的2-6個月內,看到采用藍牙5的產品。
更長的傳輸距離將支持整個家居及樓宇范圍的覆蓋,實現更加穩健且可靠的連接;更快的速度將為設備帶來更高的響應能力和性能;廣播數據傳輸量的提升,也使得設備能夠向改進后更符應用場景的解決方案發送更多數據。此外,藍牙5能幫助減少藍牙與其他無線技術之間的潛在干擾,藉此更新,以確保藍牙設備能夠在日益復雜的全球物聯網環境中與其他各類設備并存。與此同時,藍牙5仍然保持著一貫低功耗的特性,且滿足開發人員在設備或應用的各種需求。
然而,許多細心的開發者卻發現,在SIG的官方新聞通稿中,此前呼聲非常高的Mesh組網功能、定位與發現功能等,卻并未被提及。日前,藍牙技術聯盟技術項目經理任凱在接受采訪時,針對上述話題一一做出了澄清。
牙技術聯盟技術項目經理任凱
為什么這次發布的藍牙5標準中沒有提及Mesh功能?
任凱:其實我想強調一下,大家對于藍牙5和Mesh的認識可能存在一個誤區。藍牙5和Mesh不是強耦合的關系,不是非要在藍牙5設備上才能運行Mesh。在藍牙4.0、4.1、4.2設備中,只要具備一定的計算能力,就可以運行Mesh功能。藍牙技術對于無連接應用一直是非常關注的,因為藍牙的低功耗和低數據量的通訊方式,使得Beacon的應用能夠被消費者更快的所接受。
為什么定位與發現功能也沒有被提及?
任凱:室內定位和方向的尋找,是我們今后的一個重點發展方向。根據規劃,藍牙技術將把室內定位應用提升至全新高度。例如幫助用戶在機場和火車站快速找到登機口、餐廳及酒吧,在動物園、博物館等場所提供參觀引導,在工業環境中追蹤工廠環境及工人以提高生產效率,在生活中甚至可以為盲人提供精準導航。所以,無論從協議層也好,還是應用層也好,SIG都希望能夠給會員公司和開發者提供更多的選項。屆時一旦有新的關于室內定位和方向找尋的更新,SIG將第一時間進行宣布。
藍牙5能減少藍牙與其他無線技術之間的干擾,這是如何做到的?
任凱:我們在藍牙5當中加入了新的跳頻算法,使得藍牙技術可以更加有效的和其他一些無線通信技術進行避讓,這也是藍牙技術目前在三大主要更新之外的另一大重要特性,即更好的共存性。這樣做的好處在于,通過藍牙的便捷連接帶給其他無線通信技術一個快速的通路。通過藍牙鏈路進行一個快速的握手,一個信息的交換,之后再把連接的權力交給其他的無線通信技術,由他們來實現不同鏈路方式的互聯,打開創新應用的大門。
怎樣能夠培養用戶更多使用藍牙技術的習慣?
任凱:物聯網是一個龐大的應用形態,藍牙與其它的無線標準一樣,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特質與發展方向。很多時候我們在無形當中已經用到了藍牙技術,無論是熱點分享,還是通過Airdrop分享數據。SIG希望通過活動和套件首先影響開發者,通過他們創造出更多、更新穎的產品,給消費者帶來不一樣的用戶體驗,比如現在的藍牙5,比如明年上半年的Mesh應用等等,使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這項技術產生消費黏性,無論他是否有感覺到。
藍牙5推出后,哪些領域會從中受益?
任凱:首先是智能家居。因為藍牙5的覆蓋范圍更廣,可以對整個家庭實現覆蓋,這樣一個中樞結點就可以和家里各個設備進行連接;工業領域的應用場景比較復雜,安全等級比較高,有很多安全方面的認證。但藍牙技術本身功耗非常低,跳頻技術又增強了抗干擾能力,在復雜電磁環境下,尤其是在工業自動化領域,我們對此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