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與每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從簡單的公交卡到精密的手機,再到高科技的航空航天工程,芯片都是必不可少的核心部件。在不久的未來,我們使用的高端芯片將有相當一部分來自國產。
12月30日,總投資387億元的華力12英寸先進工藝集成電路生產線建設項目在浦東康橋工業區正式開工。該項目是“909工程”的二次升級改造項目,被列為國家《“十三五”集成電路產業重大生產力布局規劃》的重點項目,也是“十三五”期間上海最大的產業投資項目之一。
據悉,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和上海集成電路產業基金在該項目投資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投資占比約40%。
產能提升將滿足更多國內需求
“雖然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在全球所占規模非常可觀,但是支撐電子信息產業的芯片卻主要依靠進口,國產高端芯片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占比很有限,所以本土芯片制造能力需要不斷提升。”上海華虹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素心告訴記者。
目前,上海華虹集團已經擁有三條具備國際競爭力的8英寸芯片生產線,一條全自動的12英寸芯片生產線和一個國家級集成電路研發中心。此次開建項目將是華虹集團的第二條12英寸芯片生產線。
張素心介紹,相比第一條12英寸產線,該項目在技術工藝和產能兩方面都有所提升。“新產線的工藝將覆蓋28納米以下,屬于全球的主流工藝技術,日后將逐步具備14納米三維工藝的高性能芯片生產能力,同時月產能也將從原來的3.5萬片提升到4萬片。”這意味著項目投產后,華虹集團在12英寸芯片的月產能將翻上一番。該產線將重點服務國內設計企業先進芯片的制造,并滿足部分事關國家信息安全的重點芯片制造需求。
根據項目規劃,項目將于2017年底完成基建工程,2018年下半年完成工藝集成并試生產。項目建成后,華虹集團將成為擁有覆蓋從0.5微米到14納米各工藝節點的大型集成電路制造產業集團,在產業規模和工藝技術上進入全球集成電路產業陣營的前列。張素心透露,未來華虹集團還將還進一步提升工藝技術能力和先導工藝方面的研發布局,為技術研發、材料驗證等提供一個有效平臺。
新產線助力上海集成電路產業發展
作為戰略性、先導性和基礎性產業,集成電路產業一直受到各個工業國家的高度重視。作為國內集成電路產業起步最早、產業鏈最完整、綜合技術水平最高的地區,上海經過多年努力,已經成為首個國家級微電子產業基地和唯一的國家級集成電路研發中心所在地,集成電路技術水平、規模能級保持國內領先。上海還專門組建了總規模500億元的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支持推動12英寸生產線等重大項目建設。
在此背景下,華力12英寸先進工藝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從籌備之初就受到了國家和上海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張素心指出,在各方努力下,該項目從籌備到正式開工用了不到250天,投產后將為上海在國家戰略產業體系中發揮更大作用打下良好基礎。
華力12英寸先進工藝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是本年度繼中芯國際、和輝光電之后的最后一個重大項目。上海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指出,未來幾年,上海仍將依托重大項目建設,推動提升工藝水平、布局先進產能,加強芯片設計制造、裝備材料等領域資源整合,支持集成電路制造裝備首臺套、新材料首批次突破。同時,加強與國內外領先企業、各類資本的合作共贏。爭取到2020年,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先進設計能力進入16/14納米及以下,先進工藝量產能力達到16/14納米,特色工藝進入世界先進行列,部分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隨著該項目開工,浦東康橋工業園南區也將成為上海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