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聯發科你來我往斗不停" alt="井水為何犯河水?高通聯發科你來我往斗不停" src="http://images.ofweek.com/Upload/News/2017-04/19/Trista/1492576795796036111.jpg" width="600" height="519"/>
手機芯片市場,高通和聯發科是全球前兩強,一個主打中高端,一個主打中低端,井水不犯河水可以嗎?事實證明:不可以。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聯發科的手機芯片出貨量跌破1億片,即便是有望實現小幅反彈的二季度,恐怕也只有1.1億-1.2億片而已。
這與其去年全年的4.8億片出貨量相比存在著不小的差距。業內普遍認為,聯發科的2017年,想必是相當艱難。
這筆賬算誰頭上?除了聯發科自己,恐怕就是老冤家高通了。
今年一季度,在中國大陸手機芯片市場上,聯發科份額跌破40%,高通份額突破30%。位置互換,也許就是分分鐘的事。
之所以造成這種局面,也正是由于高通對聯發科展開的正面開搶。
此前,聯發科一直是國產手機廠商手中的一塊寶,國產手機尤其中低端產品中均有它的身影。
比如,OPPO去年銷售機型中,50%搭載的是聯發科芯片,vivo搭載聯發科芯片的比例則約占20%。
而OPPO、vivo正是國產手機中增長最為迅猛的兩支代表隊。在IDC公布的2016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排名中,兩家分列第一和第三。
可是,這兩家重要盟友,終歸還是在去年下半年轉投了高通的懷抱。
除此之外,還有小米,以及一直被稱為高通在中國遇到的最大一個“釘子戶”魅族,也都和高通達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默契。
其實,這么多年來,這對冤家一直就是在暗戳戳較勁,只不過是有來有往而已。
智能手機在中國發展初期,性價比絕對是一種誘惑。2012年,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8億部,其中約有1.1億部使用了聯發科芯片,占比超過60%。
2013年,高通市值正式超越Intel,被捧為移動芯片領域的春風得意者。但彼時也有媒體直言:市值上升、份額卻有所下降的高通因聯發科而不能高枕無憂。
2014年,聯發科決定進一步向高通宣戰,發布十核心移動芯片、擴充產品線,確保在每個級別中都有與高通競爭的產品,意欲搶占高端,蠶食高通份額。
當然,事后證明,聯發科的高端戰略并沒有成功。高通憑借領先技術和專利優勢,繼續穩固著自己的中高端市場地位。
可問題是,聯發科沒高端成功,小伙伴們卻有迫切的高端需求。
數據顯示,我國千元機市場規模已收縮至20%以下,國內廠商正逐步淡出低端機型,中高端機成為各家發力的方向。
雖說華為、小米等自己做起了芯片生意,但短期內它們滿足的更多也只是自己的中低端機需求。在這些品牌正著急忙慌向中高端轉型的關鍵期,它們需要的是更穩妥的方案。
如此一來,眼下,它們對高通的需求也就遠遠大過于對聯發科的需求。轉投懷抱,也就成了必然。
然而,中高端市場沒戲、中國大陸市場萎縮,這還不是聯發科艱難的全部。
近日,來自印度電信運營商協會的一個報告將聯發科推上了風口浪尖。報告中稱在基于聯發科芯片的雙卡手機上,存在第二張卡槽網絡降速問題。
后來,不少人為聯發科喊冤,并直言這是高通的抹黑。
姑且不去判斷孰是孰非,只是說,聯發科在印度市場,也遇到了挑戰。
根據印度電信管理局統計,2015年,印度行動用戶數突破10億,為全球僅次于中國的移動通訊市場;2016年,智能手機用戶量超過3億,成為繼中國之后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
而在印度增長最好的年份里,聯發科的表現卻不容樂觀。在智能機市場,聯發科的市場占有率已經從2015年45%的下降為2016年的33%。
當然,在印度談手機,不能忽略被我們戲稱為老年機或者學生機的功能手機。
根據Pew Research Center2015年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22%的印度人沒有手機,61%的印度人僅擁有功能手機。
目前,全球功能手機年出貨量約在5.5億-6億部,基本被聯發科和展訊瓜分。換句話說,這是一個沒有高通什么事的戰場。
可就在今年3月,高通推出了公司歷史上第一款面向傳統功能手機的4G芯片。意欲何為,不言自明。
雖然高通能不能實現高中低端市場的通吃也需要時間來檢驗,但不管怎么說,高通向下走的難度怎么也比聯發科向上走的難度小了這么一點。
可見,眼下的聯發科,自身有短板,隊友不這么需要,對手卻來刺刀見紅,戰場還從國內燒到了國外,怎一個難字了得。
當然,不能忽視的一個點是,在聯發科的歷史上,屢屢能逢兇化吉。所以熟悉的劇情會不會再度上演,高通與聯發科這對冤家之間會不會再發生點什么故事,都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