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會科技為先,技術創新是高科技企業發展的源動力,考量技術創新的核心指標就是發明專利。近年來,全球的科技巨頭都將發明專利的優勢視為核心競爭力,同時把專利的缺失當作了在將來競爭中的死穴。專利興企業興,專利衰企業衰,這已經成為了全球高科技企業的共識。
高科技企業投入高額成本搞出了創新技術,在各國申請發明專利,并通過技術轉移適當謀利,使新技術得到推廣,達到造福全社會的目的,這種正向激勵的知識產權機制是人類的偉大發明,通過對人類智慧的分享,促進了全社會的進步和繁榮。
理念是美好的,但現實卻是殘酷的,正因為技術專利的極端重要性,全球各大企業都對此大做文章,也出現了許多歪門邪道,當前知識產權官司呈現爆發態勢,細究起來無非是兩種情況,一是專利壟斷,二是專利賴賬。
1、專利壟斷
使用了人家的專利技術就該付錢,侵犯了人家的知識產權就該被罰,這本是很簡單的道理,為什么還會爆發這么多的全球官司?其根源在于專利壟斷。
以美國高通公司為例,公司成立幾年后就擁有了約4000項CDMA相關專利,而且很多被國際電信聯盟采納成為了國際標準,該公司給全球100多家通信設備制造商進行專利授權,賺的盆滿缽盈。
使用CDMA技術的企業不使用高通的專利行不行?當然不行,因為高通的4000項專利已經把CDMA技術從里到外都包裹起來了,一道道的技術壁壘早已布好,你想另辟奇徑平安通過?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專利多并不算壟斷,畢竟專利都是合法的,不能因為人家賺錢多就眼紅,人家為科技進步做的貢獻還更大呢。但是,高通利用它的市場優勢地位搞起了差異性報價,例如同一個專利在中國許可收費比其它國家貴,甚至將專利打包搞了一系列顯失公平的歧視性政策,這個性質就變了。
中國企業使用高通的手機研發平臺,必須要交200萬美元的入門費,接下來還得支付約50萬美元的平臺費用,產品出貨時每一部手機的每一項技術模式都要按比例抽成,高通的吃相太難看了。
這種濫用知識產權的做法引起了全球的反感,各個國家紛紛制定法律進行規范。高通在中國被發改委罰款61億人民幣,這可不是中國政府吃大戶,說實話中國政府也不差這點錢,這是因為高通濫用市場優勢地位的壟斷行為嚴重擠壓了國內高科技企業的發展空間,這個性質很嚴重。
韓國也是個手機制造業大國,自然也被高通盯上了,高通利用市場優勢地位在韓國攫取壟斷暴利,這令韓國非常不滿。韓國政府于2009年以“濫用市場地位”為由罰了高通2億美元,2016年再追罰1萬億韓元,請注意單位是萬億,這相當于高通在韓國獲得授權費的七成。
有些國人的洋奴思想根深蒂固,雖然對行業內情很無知,但不影響他站隊外國,他們居然為高通喊冤,殊不知就連美國人都不覺得高通冤枉,美國一堆企業也憋著勁告高通呢,蘋果現在就在美國和中國兩地幾乎同步地起訴了高通,官司正在進行之中。
2、專利賴賬
知識產權方面的反壟斷運動方興未艾,那產業下游的中小型企業獲利了嗎?它們只是獲得了喘息的機會,而獲利最大的卻是某些巨頭企業,它們以“反專利壟斷”為借口搞專利賴賬,侵占創新科技企業的合法技術許可費。
知識產權反壟斷運動是柄雙刃劍,它的正面作用是遏制高通這樣的專利大戶濫用市場優勢地位來獲取壟斷暴利,負面作用是有些巨頭企業以反壟斷為借口拒交專利費,動輒就給追討專利費的公司扣上專利壟斷的帽子,侵占人家的知識產權不給錢,然后爛訟各種國際官司,影響了合法的技術轉移活動,這是對技術創新的打擊。
2017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在西班牙巴塞羅舉辦,華為、LG、索尼、三星等眾多國際企業紛紛亮相,競相發布新產品宣揚新技術,但蘋果公司一如既往的缺席,事實上它從來就沒有參加過MWC。
了解蘋果公司的內行人并不覺得奇怪,因為蘋果從來就是一家以謀求最高利潤回報為最終目標的公司,看似注重科技創新,實則注重的是設計創意,科技創新更多采用的是其它公司的技術許可。
說蘋果不注重科技創新,恐怕很多人難以認同,蘋果手機的新技術引領世界,咋能如此貶低人家呢?企業是否注重科技創新,最重要的衡量指標就是科研投入,2016年蘋果總收入2156億,研發投入100億,還不到5%。而華為的比重是15%,三星、微軟、英特爾普遍在15-20%。作為世人公認的高科技企業,蘋果的科研投入比例非常之低。
蘋果自研的技術遠遠不夠,那就需要向全球的技術企業購買它所需要的新技術,因此盡量減少支付技術許可費就成為了蘋果的重要功課。蘋果的做法是:對巨頭企業主動出擊,對中小型企業死拖到底。
2009年蘋果與諾基亞爆發了新舊兩代手機的王者之戰,蘋果手機使用了很多諾基亞的通信技術專利,涉及的專利數量上千件。諾基亞沉浸通信領域多年,投入巨額資金研發了大量底層通信技術和標準必要專利,被蘋果大量拿走還不給錢,這令諾基亞非常憤怒。官司打了兩年,諾基亞贏了,蘋果被迫同意購買了諾基亞的專利許可。
此戰之后蘋果的套路就很明確了,不主動交專利費,有了糾紛就打官司,能拖多久就拖多久,直到窮盡所有的法律手段。法庭外也不閑著,利用其媒體控制力做了各種污名化專利持有者的宣傳。
蘋果強硬地拒絕了諾基亞、愛立信、高通等幾乎所有專利持有者的權利主張,甚至不愿意談判磋商,更熱衷于打官司,而知識產權官司打起來又非常復雜,結果總是能讓蘋果不交或者少交專利費,蘋果變為了電信業最可怕的“專利惡霸”(Patent bully)。
不打官司拿不到專利費,打了官司也未必能拿到,于是有些專利持有企業就放棄了。但也有執著的,Acacia公司因專利被侵權而多次起訴蘋果,您一定猜不到它起訴了多少次,這家公司一共起訴了蘋果42次。
蘋果如此決斷地拒絕支付專利費,那是它主張人類智慧要免費共享嗎?蘋果從沒有這種情懷,拒付專利費只是為了省錢而已。在搞定諾基亞后蘋果轉身猛攻三星,在全球范圍內起訴三星侵犯了它的專利權,由拒付專利費者搖身一變成為了討要專利費者,這場系列官司被稱為世紀之戰,蘋果打官司的手段多能力強,歷經五年后官司打贏了。
2016年12月20日,蘋果向諾基亞的9家“盟友”公司提出反壟斷訴訟,指控它們與諾基亞合謀,制定了一項“旨在從蘋果和其他移動設備制造商手中敲詐高額收入”的計劃。諾基亞不甘示弱,在美國起訴蘋果公司侵犯了諾基亞32項專利權,并在2016年12月22日宣稱,諾基亞已在亞洲、歐洲和美國等11個國家發起了針對蘋果的40樁專利訴訟。
蘋果以“反專利壟斷”為由狀告巨頭科技企業牟取壟斷暴利,巨頭企業則以“專利侵權”為由狀告蘋果對專利賴賬,這種國際套路一再上演。終于,最大的專利賴賬者和最大的專利壟斷者見面了,2017年1月20日蘋果狀告高通壟斷無線設備芯片市場,控告高通以不公平的專利授權行為讓該公司損失10億美元。
2017年1月25日,在美國起訴高通后五天,蘋果又在中國將高通訴至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起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及標準必要專利實施許可條件糾紛兩案,索賠經濟損失10億元人民幣。
兩家都是美國公司,為啥要在中國打官司?因為中國的市場太大,它們兩家在中國都有巨大的商業利益,現在兩家的利益擺不平了,所以要請中國的法官給斷一斷。
蘋果官司纏身但越戰越勇,對巨頭企業主動出擊毫不手軟,那對中小型技術企業呢?蘋果不屑主動狀告中小企業,而是等著做專利侵權的被告,然后使用“拖”字訣,其精明的律師團隊會窮盡所有的手段,中小型公司本指望其專利技術被蘋果使用后掙點小錢,結果被拖著打了好幾年官司,專利費還沒收到,律師費卻搭進去了不少,中小企業不堪其苦難以承受。
當年蘋果與三星的世紀大戰是蘋果贏了,但三星一直不服,卯足勁要翻盤,現在正與蘋果較勁中。美國本土的農民、非洲裔美國人創辦的中小型公司也聯合起來反對蘋果,他們加入到與蘋果死磕的三星陣營。他們為什么跟蘋果成了對頭?因為蘋果以設計專利被侵權為由,狀告了一批美國中小企業。
美國的Public Knowledge和電子前沿基金會等組織,還有硅谷大量的高科技公司,都對蘋果濫用自身專利權,但又幾近瘋狂地反對其它企業專利權的行為非常不滿,紛紛加入到反對蘋果的行列中,美國最高法院最近接到了6份支持三星的非當事人意見陳述。
3.大國風范
中國在1985年制定專利法,并創建了專門的法院來處理知識產權糾紛,近年來裁定了很多的涉外知識產權官司。很多人都認為法庭會對本國企業有所偏向,但統計數據表明,國外企業的勝訴率高達八成多,比例懸殊的統計數據推翻了這種想象。
世界正處于知識經濟階段,每個跨國知識產權糾紛都是國際事件,會引起全球的廣泛關注,因為法庭判決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國家態度,如果一個國家的法庭總是刻意偏袒本國企業,那說明這個國家的投資環境沒有法律保證,甚至這個國家是不可信的。
國外媒體密切關注中國知識產權法庭每一個涉外官司的判決,由于判決的實事求是,所以即使對中國有刻板負面印象的人也沒什么話說。俗話說“沒有新聞就是好新聞”,這么多年來從未有一個指責中國知識產權法庭不公平的槽點爆出來,這也說明了中國知識產權法庭的公正性。
國外企業的勝訴率為什么這么高?當然不是法庭刻意偏袒洋大人,而是因為國內企業侵犯國外企業知識產權的案件比例高,所以人家的勝訴率就高。
2017年3月24日,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對蘋果狀告北京市知識產權局、深圳佰利公司的專利侵權行政處理做了判決,判蘋果勝訴。
事件的起因是這樣的,深圳佰利公司認為蘋果的iPhone6和iPhone6 Plus兩款手機侵犯他們的處觀設計專利權,向北京市知識產權局提起行政訴訟,北京市知識產權局經過審理,于2016年5月10日作出決定,責令蘋果上海公司停止銷售侵權手機。蘋果不服,向北京知識產權法庭提起申訴,法庭判蘋果沒有侵權,把北京市知識產權局的行政決定給撤銷了。
北京市知識產權局是北京市政府的官方機構,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把北京政府機構的行政決定撤銷了,完全支持了國外企業的主張,這說明政府的行政決定在知識產權法庭中也不好使,該咋判就咋判。
從中國知識產權法庭的公正性,不難看出中國的大國情懷,中國的志向是要領導世界,亞投行、一帶一路、上合組織......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國際合作,當然要在國際上樹立起負責任的大國形象,恃強凌弱換不來真心支持,袒護本土企業也是短視之舉,在對外交往上必須要堅持公平正義的原則。
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某些落后地區吸引投資時千好萬好,拿到投資后就關門宰豬,即使本地有再好的商機,外地商人也不敢來了,于是這個地區就更加落后。
涉外知識產權官司的千萬甚至上億的案值大不大?對于普通家庭來說,這是一輩子也掙不來的巨款,如果靠耍賴就能掙到,那就豁出去不要臉一回。但對國家來說這點小錢微不足道,為了蠅頭小利就自毀國格形象,這是殺雞取卵的蠢事。
出現國際糾紛時,有些人會很得意地說“看到祖國這么流氓,我就放心了”,總覺得以前國力衰弱時被外國欺負,現在國力強了就輪到我們欺負欺負外國了,這種狹隘的民族主義思想不是大國應有的風范,在國際舞臺上不講道義就會失道寡助。在知識產權糾紛方面,公平正義是中國唯一的正確選擇。
為什么中國政府現在越來越重視專利法?而且在判決上始終堅持公平正義原則?除了大國風范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中國已經成為了專利大國,維護嚴格的專利保護制度符合中國利益。
曾幾何時,抄襲山寨不尊重知識產權成為了中國符號,但事態正在快速變化,中國的科技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現在已經躍升為技術專利大國。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報告,2016年全球國際專利申請量中興排名第一,華為排名第二,美國高通、日本三菱、韓國LG分列三四五名。
世界知識產權總干事弗朗西斯.高銳說:“很大一部分國際專利和商標申請增長的背后是中國申請人,正值該國推進其從‘中國制造’轉為‘中國創造’的進程之際,他們在企業國際化上邁出了一大步。”
本來美國是經濟全球化的提出者,中國當年加入世貿時的經濟全球化對國際競爭力弱的國內企業很不利,但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中國成了全球化的最大受益國,而美國卻成了反全球化的國家,中國扛起了全球化的大旗。格局居然整個顛倒了,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
有些網友調侃,前些年中國缺乏知識產權時,國內山寨產品橫行盜版軟件遍地,你不提知識產權保護的事,現在成為知識產權大國了,一抹臉就要保護了。
這事應該這樣看,好比是鄉下人剛進城時經常違反交通規則,經過學習后適應了城市生活,現在帶著紅箍做起了交通管理員,這當然是個可喜的進步,應該鼓勵而不是嘲諷,事實上國外媒體對中國重視知識產權的改變也是非常贊賞的。
在2016年9月12日第39屆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大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發來了賀電,引用中國古代的“車同軌、書同文”,盛贊標準是世界通用語言,標準助推創新發展,標準引領時代進步。
外電評論中國領導人表現出了對科技創新和制定國際標準的強烈渴望。的確如此,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科技領域方面就是要多搞創新,制定更多國際標準,引領世界科技的發展方向。
4.攻防轉換
西電捷通公司狀告索尼移動通信產品(中國)有限公司專利侵權一審勝訴是近期涉外技術專利案件的熱點。
簡單科普一下,目前全球無線局域網技術架構已經穩定,安全技術只有兩條路線,一是美國主導的Wi-Fi,二是中國主導的WAPI。Wi-Fi的優勢是使用簡單應用廣泛,WAPI的優勢是能夠實現終端和網絡的對等訪問,在雙向身份鑒別、防假熱點、防范非法接入、防釣魚、防中間人攻擊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涉案的就是西電捷通的WAPI核心技術專利之一,必須指出的是,它所采用的鑒別技術架構已經成為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的國際標準,并在中國、美國、日本、韓國、英國、法國、德國、荷蘭、瑞典、瑞士、芬蘭、西班牙等12個國家獲得了專利權。由于這項技術相比于Wi-Fi安全技術有優勢,結果在美國申請專利授權時,遭到了美國長達八年多的阻撓,甚至成為了四屆中美商貿聯委會的總理議題,在時任副總理的王岐山和汪洋的努力下,才終于在美國得到專利授權。
現在WAPI已經成為全球無線局域網芯片的標準配置,幾乎所有手機都有這個功能,個人用戶使用它的情況較少,現在主要應用在政務、海關、能源等行業和一些商業領域。
但這項專利遭到了索尼和蘋果的挑戰,它們對該專利提出了無效宣告請求,簡單地說就是不想付專利費了。國內小企業拒付國外巨頭企業專利費的糾紛很常見,但國外巨頭企業拒付國內小企業專利費的案件卻很罕見,所以該案得到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最近索尼案有了一審結果,北京知識產權法庭判索尼輸了。審判中索尼提出WAPI是國家強制標準,不安裝其手機就不能在中國上市,這不屬于索尼自愿購買安裝的,所以不愿意付錢。
這是個什么道理呢?好比說索尼是個蓋樓的開發商,WAPI好比是滅火器,索尼為了樓房能通過政府的安全質量檢查,訂購了一批滅火器放在樓道里了,等通過審核后卻不想付滅火器的錢了,于是說和西電捷通簽訂的滅火器合同是無效的。
法官是這樣判的:如果索尼主張無效,那就要把滅火器撤還給人家,你不能白用人家東西還不給錢,可是索尼一旦把滅火器撤了,那這棟樓就不符合安全規范了,所以駁回索尼的主張,但索尼可以跟廠家商議滅火器的價格。
是西電捷通搞壟斷了嗎?當然不是,這個小專利跟高通的全面性專利布局完全不同,跟壟斷毫無關系,而且在美國和日本都獲得了專利授權,并在中國屬于國家標準,你們為了手機能上市在中國賺錢而主動安裝,咋能過河拆橋不認賬呢?
說到這里,您肯定好奇跟索尼和蘋果對簿公堂的西電捷通是咋回事?這是家只有百人的小公司,卻有600多項發明專利和多項國際技術標準,截至2016年9月28日的統計數據,ISO/IEC的專利聲明中有26項來自中國,其中9項來自西電捷通,8項來自華為,其余9項來自8家不同的單位。
ISO/IEC又是什么呢?國際標準化組織作為最權威的綜合性國際標準機構,制定的標準在全球得到廣泛應用,這是習主席的原話。西電捷通這家不起眼的小公司,專利技術進入的ISO/IEC國際標準的數量最多。
為什么您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家公司?因為他們從不跟老百姓直接打交道,他們沒有生產車間也不生產設備,他們生產的是技術本身。簡單來說,西電捷通就是靠其敏銳的技術發展預測能力,發明未來會用到的網絡新技術,并在全球各國取得專利授權,努力爭取申請成為國際標準,然后進行技術轉移,提供技術服務,并獲取相應的利潤。
雖然國內從上到下都在講創新,但這種非常純粹的創新科技公司卻生存得很艱難,原因在于他們過于依賴專利法的保護,一旦收不上專利費,公司員工就沒飯吃了,而現實是很多廠商很不樂意交專利費,專利侵權非常普遍。
這家公司發明的WAPI是國內唯一的無線局域網安全協議標準,其核心支撐技術已被國際標準化組織納入相關國際標準,政府指定它為國家強制性標準是理所應當的,但這卻成為了某些國外企業拒交專利費的借口。
這事該如何評價呢?好比是北京奧運會場館禁止帶入任何飲料,在場館里只能購買某款指定飲料,這項規定的確剝奪了觀眾的自由選擇權,但政府決策的首要原則從來就不是滿足公眾的自由選擇權,而是為了保護公眾安全和公眾利益。
為了公眾安全,政府當然有權制定限定性法規,這也是國際慣例。例如電視廣播作為政府發布信息、應對突發事件的重要宣傳手段,美國政府把電視廣播的ATSC標準列為強制性標準,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電視機必須安裝ATSC并支付相應的技術專利費。再比如美國國家安全局將橢圓曲線密碼列為政府強制標準,所有相關設備制造廠商必須安裝此算法,并支付相應的專利費用。
美國政府規定的強制標準引發了一些企業的不滿,畢竟要被迫多交一筆專利費。但政府這項規定的目的是公眾安全,又不能把選定的ATSC技術專利無償征用,因此將專利成本轉嫁到廠商身上,這其實是很合理的做法。
假如中國廠商拒絕支付ATSC專利費,那未安裝此標準的電視機就不能進口美國,因為美國政府要保證一旦發生重大災害時,政府的救災信號要通過ATSC標準傳遞到每一個家庭。這個強制性標準是美國政府為人民負責的表現,往大里說是美國的國家主權,中國規定的強制性標準也是同理。
于法、于理、于國際慣例,索尼和蘋果都不該昧了西電捷通的專利授權費,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一審判索尼敗訴,這也在業界人士的意料之中。
下面就是跟蘋果的訴訟了,西電捷通狀告蘋果不交專利費,蘋果立刻去無效西電捷通的專利,從慣例來看,接下來的組合拳式盤外招肯定也少不了,看你能不能扛得住,這就是蘋果的慣用套路,但這招用在只有一個涉案專利的小公司上面有點滑稽,好比是一頭大象舉起鼻子喊冤“快來看啊,有只螞蟻伸腿了,它要絆我一跟頭。”
蘋果手機得到了全世界人們的喜愛,但細究起來蘋果的技術優勢更多在于外觀設計和系統集成,而在2G、3G、4G乃至正在研發的5G中有大量的底層通信技術,這些技術是全球科技工作者心血的結晶,各國企業為這些通信技術研發投入了海量的資金,蘋果公司拿來直接使用并拒付專利費的行為很不義,這嚴重傷害了對技術發明正向激勵的知識產權機制。
蘋果的研發經費比例很低但利潤很高,其實利潤中有不少是應付但賴掉的專利費用。可以喜歡蘋果手機,但不應認同蘋果的專利惡霸做法,這才是客觀公正的態度。
西電捷通跟索尼和蘋果的專利案并不大,但這卻是第一波中國科技公司被國外巨頭企業專利侵權的案件,所以具有標桿的意義,有了索尼案的判例,蘋果案也應該會照此辦理。隨著中國企業的專利和標準在全球的推廣,類似的案件會越來越多。
結束語:
國際形勢風云變幻,快速發展的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正在成為專利大國,向著制定更多國際標準的方向努力,并試圖引領全世界的科技發展方向。
中國堅決保護全世界所有合法合理的技術專利權,同時嚴厲打擊濫用市場優勢地位的壟斷暴利行為,不論國內國外一視同仁,公平正義是負責任大國的應有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