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CSIP)在京發布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6-2017)》。作為我國首部集成電路產業人才專題的白皮書,進一步貫徹落實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準確把握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需求狀況。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狀況進行了全方位分析總結。
中國集成電路從業人員不足30萬,人才已成行業發展短板
白皮書中提到,1999年到2016年,中國集成電路設計但復合年均增長率為44.91%,可謂蓬勃發展。但另一方面,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弱,關鍵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高、人才缺乏等問題依然十分突出。根據《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推進綱要》,產業規模到2030年將擴大5倍以上,對人才需求將成倍增長。目前我國集成電路從業人員總數不足30萬人,但是按總產值計算,需要70萬人,人才培養總量嚴重不足。
中國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主任盧山表示,中國的電子信息產業缺少相關領域的人才,隨著集成電路產業的快速發展,人才的短板成為回避不了的問題。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總裁丁文武也講到,《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以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人才匱乏的問題逐漸凸顯。丁文武提出,我國集成電路國內市場巨大,兩千億的進口反映出我們本身很弱,因此人才的發展、培養或引進是行業必須面臨的問題。
集成電路現狀:產業分布一軸一帶,研發崗位薪資最高可超百萬
白皮書共八章,從企業背景、企業人才現狀、人才薪酬福利狀況以及2016年人才招聘情況和培訓狀況等方面進行了調研,并列出集成電路企業2017年度招聘計劃和培訓計劃。調研在全國范圍內選取了133所開設集成電路和相關專業的高校,通過高校與集成電路企業聯合培養人才。
按照白皮書的總結,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現狀有四大關鍵詞:一是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呈“一軸一帶”分布:東起上海、西至成都、重慶的“沿江分布軸”和北起大連,南至珠江三角洲的“沿海分布帶”。二是我國集成電路人才“缺”:產業人才的供給與產業發展的增速不匹配,依托高校培養IC人才不能滿足產業發展的要求。三是重點關注集成電路人才“供給側改革”: 面對新時期產業發展對人才提出的新要求,關注人才供給側,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方式,注重高端集成電路產業人才培養工作。四是“產學研”融合培養:產學研深度融合,共同來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儲備人才。
在薪資方面,集成電路企業的高管崗位均超百萬,其中研發崗平均薪資近136萬元。生產制造平均117萬元。研發崗專業人才薪資近30萬元,生產制造專業人才近20萬。而對于應屆生,本科學歷的應屆生在芯片設計中的平均薪酬近15萬,博士學歷近30萬。其他崗位略低,但差距不大。調查表明,80%的企業會每年調薪一次,時間大都在1月和6月,每次調薪比例大都在5%到10%之間。
面對集成電路行業但快速發展與變化,人才的調整與培養成為集成電路產業尋求突破的關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