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半導體行業相關資訊時,大家會經常會看到諸如B/B值、SOX等等指標,這些到底表示什么意思? 本篇為大家整理一些半導體產業可供參考的市場指標,做一簡單介紹:
半導體設備制造商B/B 值(BOOK-TO-BILL RATIO, 訂單出貨比)
該指標由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所公布。
根據北美半導體設備制造商過去三個月的平均訂單金額,除以過去三個月平均設備出貨金額。
從B/B值,能觀察廠商對半導體產業未來景氣的看法。比如2016年12月北美半導體設備制造商平均訂單金額為19.9億美元、出貨為18.7億美元,B/B值為1.06。
代表半導體設備業者當月每出貨100美元產品,就能接獲價值106美元的訂單。顯示產業后續出貨狀況將維持上升走勢,市場需求強勁。可知2017年半導體出貨水平將高于2016。
然而SEMI 宣布,自2017 年起將停止公布北美半導體Book-to-Bill Ratio 及接單金額。
這么好用的指標竟然要被封鎖起來了!!!有沒有人知道八卦的可以聊一下啊…
雖然B/B Ratio 被blocked 起來了,但出貨金額還是會繼續公布的;約每月第三周公布前一個月數據。聊勝于無~ XD
也可以去看IC 通路商(大聯大、至上、文曄)的財報里面的存貨狀況。
臺積電大多是Direct Account,但如果要看整個半導體產業,其他小的半導體制造廠就要看通路商的庫存狀況。
費城半導體指數(SOX)
費城半導體指數設立于1993 年12 月1 日,為全球半導體業景氣主要指標之一。
指數的計算方式是采取「股價算術平均」的方式,和臺股采取「市值加權平均」的方式不同;所以INTEL漲一美元對費城半導體指數的影響,和Altera、MOTOLORA漲一美元是一樣的。
費城半導體指數成份股為美國19家具代表性的半導體公司,包括了「設備廠商」、「晶片制造廠商」及「IC 設計公司」。涵蓋半導體設計、設備、制造、銷售與配銷等面向,包括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超微(AMD)、博通(Broadcom)、飛思卡爾(Freescale)、英飛凌(Infinenon)、英特爾(Intel)、美光(Micron)、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德儀(TI)、賽靈思(Xilinx)、科磊(KLA-Tencor) 、泰瑞達(Teradyne)、諾發(Novellus Systems)、Maxim、Marvell Technology、Linear Technology、Altera等,此外臺積電的ADR也在此列。
(小編注: 半導體行業變化太快,有些公司已被收購,不知以后被統計的公司如何改變)
順便附上最新(撰寫文章的此刻)的費城半導體指數:
有鑒于臺股中的半導體產業占了總市值的23%,費城半導體指數中的企業也多與臺灣半導體廠商有連結,是一個重要的觀察指標。
有人說臺股與費半的相關系數,比臺股和S&P 或納斯達克指數的相關系數還高。但我沒時間去載資料跑線性回歸來驗證這句話… 有興趣的讀者就請自己去玩玩看了~
集邦科技記憶體報價(DRAM, NAND
FLASH)
推薦可以參考集邦科技的網站,上面有目前主流規格DRAM和Flash的合約價與現貨價走勢。
介紹一下報價的表示方式(Spot Price 為現貨價,Contract Price 為合約價):
2016年DDR3/DDR4價格走勢,可以看到后三個月價格飛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