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在與英國芯片公司Imagination Technologies(以下簡稱Imagination)激烈對峙的過程中,在其附近開設了一間辦公室。蘋果在圣奧爾本斯租了一間22500平方英尺的辦公室,離Imagination的總部只有幾英里遠。Imagination的技術目前構成了所有iPhone、iPad和Apple Watch的圖形芯片的基礎。
該公司計劃在宣布與Imagination終止合作關系后,利用這個辦公室為蘋果設備開發自己的圖形技術,這一變化導致了Imagination陣營的恐懼,它擔心蘋果公司將會挖走其優秀的員工。
近幾個月來,蘋果聘請了一批Imagination的員工,包括前首席運營官約翰·梅特卡夫(John Metcalfe)。
當蘋果聲稱他們不再需要支付專利使用費,因為他們打算停止使用Imagination的圖形技術時,Imagination曾經指責蘋果違反道德規范。
Imagination的首席執行官安德魯?希思(Andrew Heath)甚至質疑蘋果在不侵犯Imagination的前提下開發自己的技術的說法。
蘋果堅稱,他們已經提前兩年發出了關于終止合作關系的通知。
蘋果發言人說:“我們重視過去的關系,并希望盡可能多地給予他們關注,以適應他們未來的計劃。我們對他們的回應感到失望,他們的回應是不準確和誤導性的。”
分析人士說,沒有蘋果的版稅,Imagination的業務就不行了。然而事實也是如此,Imagination上個月把自己掛牌出售了。
拋棄Imagination,蘋果什么意圖?
2017年4月3日,消息稱蘋果公司將自主研發GPU。消息一出,蘋果手機GPU供應商Imagination瞬間股價蒸發了65%。預計未來兩年內,蘋果旗下產品將全部采用自主生產的GPU產品。
在猜測蘋果此舉的目的之前先來回顧一下,2008年和2009年蘋果對Imagination的兩次增持。我們發現,蘋果已經持有了該公司9.5%的股份。考慮當下電子產品的發展節奏,我們可以說大股東蘋果是為了控制產品發展,讓其產品與蘋果內容生態適應性更高。這點其實很好理解,只是蘋果并不像高通和英特爾那樣,看見好東西直接下單收購,沒有超過10%的股份是蘋果給自己留出的一條后路。
熟悉電子消費品的人肯定會第一時間拿蘋果自主GPU去對比小米的松果處理器,實際上CPU和GPU兩者雖然歸根結底為計算量,但是可對比性并不強。同時蘋果在本質上,也和小米是完全不同的兩家廠商。此外,自主研發的GPU和采購GPU之間其實沒有啥成本差異,成本價格可以壓低的空間幾乎是肉眼看不到的。
于是我們回顧一下2016年Imagination的PowerVR就會發現,蘋果當時就認為其GPU沒有達到及格線。所以我們看iPhone 7 Plus這款產品,就算蘋果采用了景深和寬度兩種攝像頭,也沒有宣傳這種組合在AR方面的優勢。原因就在于GPU不能實現AR需要的著色能力,也就是渲染。
當然,如果蘋果只是為了手機AR就自主研發GPU,那么我覺得蘋果幾位大股東肯定是不樂意的。畢竟GPU產品也需要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才能做出初步成效。因此這個時候我們就要來說一下GPU在未來,或者說已經存在潛移默化影響的另外一個蘋果內容生態了——Carplay。
這是蘋果的車載系統,相當于直接把iPhone上的服務搬到了汽車上,還額外根據車廠的需求而額外定制專屬內容。2016年我們說這種產品都是增設型通用產品,即用戶買完汽車再獨立安裝。但是蘋果Carplay已經完完全全是一個預設產品了,也就是說,汽車從整車廠出來的時候就已經裝有Carplay了。可見這是一個市場多么龐大的產品。
但是目前世界汽車產業發展趨勢是這樣的:別看汽車那么老大,車內留給這種產品的空間少之又少,以及未來Carplay是要涉及底盤改造和V2X(Vehicleto Everything)的。換句話說,即使一輛汽車比一部手機要大上好幾百倍,可是真正的空間設計在某種程度上要求比手機更嚴格。另外,電子產品和汽車廠商的合作也是相當苛刻的,不難猜出蘋果不愿意讓供應鏈廠商參與汽車設計,從而使得下游廠商在熟悉模式以后,可以跳過蘋果直接找車廠合作。
于是我們應該這么理解蘋果的這波戰術:不是不能把機會留給供應廠商,而是因為一系列要求和規范,讓蘋果只能自己操刀來辦事。把GPU封裝尺寸縮小,小體積其實變相地增加了其在汽車設計中的泛用度,蘋果極有可能會讓自主GPU連A00級車(排氣量小于1000cc)都可以搭載。
汽車只是一個例子,未來萬物智聯時,界面就成為了人和機器交互的唯一工具,蘋果投入自主研發以后,其產品話語權就掌握在了自己手里。比起供應商提供的GPU,蘋果自主產品的靈活性更高,意味著其擴展能力強,可以適應全新的平臺而為蘋果增加跨產業的合作機會。
對,也就是多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