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高通發布了截至2017年6月25日的2017財年第三財季財報。
財報顯示,高通第三財季營收為54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60億美元下降11%;凈利潤為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4億美元下降40%。
這其中,和蘋果之間愈演愈烈的專利官司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高通的財報表現。
有數據顯示,每年蘋果和三星這兩家公司為高通合力貢獻約40%的營收。分析人士稱,與蘋果的專利官司將會繼續影響高通下一季度的財報。
早在今年1月20日,蘋果在美國對高通提起訴訟,稱其非法利用手機芯片領域的壟斷地位,并要求其退還約10億美元承諾退還的專利使用費。一周后,訴訟戰火燒至中國。蘋果當時在中國對高通共發起兩起訴訟,一是高通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二是高通標準必要專利實施許可條件糾紛。
事實上,高通的專利授權費收取模式近年來官司不斷。有數據顯示,2009到2016年間,高通在全球范圍內因壟斷或妨礙公平競爭等問題導致的被罰總金額已經超過40多億美元。
早在2015年在中國遭遇的反壟斷調查中,高通就曾被中國發改委罰款了9.75億美元,并被責令調整專利授權模式。在去年末,韓國反壟斷監管機構還向高通開出了約1萬億韓元的罰單(約合人民幣59億元),創下韓國反壟斷罰金歷史紀錄。
本月初,高通狀告蘋果要求其在美國禁售部分由英特爾供應芯片的iPhone和iPad,原因是這些產品侵犯了高通的6項專利。同時高通還向加州聯邦法院提議要求巨額的現金賠償。
而在本周,高通又開始面臨四家公司的新一輪反壟斷指控。蘋果四大供應商(緯創、仁寶、和碩和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精密)把高通告上了法庭,聲稱高通違反了反壟斷法。
緊接著,高通又反起訴這四家蘋果供應商。有趣的是,在蘋果的幫助下,這四家供應商并未受到影響。
7月20日,高通也在德國起訴蘋果侵犯該公司的兩項專利,其內容涉及電池效率技術,高通希望終止所有iPhone進入德國市場。
高通首席執行官史蒂夫﹒莫倫科夫近日表示,希望在法庭上解決與蘋果之間的法律糾紛。雖然目前這種情況尚未發生,但高通一直在抓緊時間向蘋果施壓,希望快速達成和解。
除了和蘋果的官司,高通在芯片等方面正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有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7月,Android設備芯片品牌分布已經形成了高通、三星、聯發科、海思四家鼎力的局面。其中高通以49.27%名列第一,緊隨其后的便是聯發科。
雖然目前高通在中國已與包括華為、小米等100多家手機生產商簽署許可協議,但同樣來自華為、小米生產的芯片早已搭載到了自家手機當中。在中端智能手機市場,驍龍600系列芯片依舊存在優勢,不過這個現狀在接下來恐將有所改變。
除此之外,高通并未在物聯網上取得明顯優勢。不久前,聯發科曾對外表示拿下了智能音箱這一個品類80%的市場份額,接下來將繼續在物聯網領域發力。
在其他方面,高通正通過和國內部分手機廠商的深度合作挽回頹勢。
不久前的MWC上海展上,vivo對外公布了一項隱形指紋技術,該技術可以實現屏下、背面、側邊等區域的隱藏式指紋識別功能,手指無需跟指紋模塊相接觸,即可完成迅速解鎖,技術的合作方就是高通。
即便如此,高通依舊正在承受蘋果訂單份額減少所帶來的業績壓力。
在財報中,高通預計2017財年第四財季營收將介于54億美元到62億美元之間,與去年同期的62億美元相比約下降13%左右。
財報發布以后,高通股價在美股市場周三的盤后交易中下跌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