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企業頻繁試水搶灘智能制造領域。“機器換人”大潮來臨,傳統中國制造企業面臨新一輪白熱化競爭:全球無邊際化挑戰、機器人同質化、標準不統一等問題擺在眼前。
南京昨天舉行“世界智能制造大會”上,中國企業家都有類似感受。這個由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江蘇省政府共同主辦的“世界智能制造大會”,邀請全球10個國家和地區的285家企業參展,其中世界500強、全球智能制造領軍企業有38家。
中新社報導,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旗下國機智能科技公司董事長黃興指出,全球制造業整體升級,逼迫中國企業轉型,然而中國企業在爭分市場杯羹的過程中也有不少問題?!肝宜赖钠髽I,能發揮自身特色的,日子還比較好過;那些資本驅動型的,80%都面臨虧本壓力。」
在黃興看來,中國傳統制造企業在“智能制造”市場開拓中,必須找準自己的定位和優勢。在某個階段,同質化或難以避免,需經過洗牌從過熱走向平穩。
同為機械業巨頭的徐工集團,在世界工程機械行業中排名第五。在新一輪科技浪潮中,他們將智能化用到牙齒上,深入末端,以規?;瘧獙Ω偁帯?/p>
當天在徐工集團展臺,徐工“大腦”,大屏幕中跳動著大中國全國70多個門類共31萬6929臺挖掘機、起重機、道路機械等機器開工、實時運轉狀況。
“這也是徐工首個工業物聯網大數據平臺。”江蘇徐工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博士黃凱說,徐工每臺設備都裝有“黑匣子”,這些微小的數據最終匯成全國設備開工率、經濟運行參考數據,為全球提供智能設備解決方案。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航天云網科技發展公司智能制造果業務部部長婁建軍指出,機器換人、關燈工廠只是智能制造“萬里長征第一步”。未來,不同合作關系的企業可在同一平臺上進行協同設計、制造、完成訂單。此后,所有企業都可在平臺上自由組合、解散,參與、共享制造業的市場與機會。
在他眼中,看似遙不可及的事并非“天方夜譚”,科工集團各部門已在內部進行此類試驗,實現生產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