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在 iPhone 問世后,整體市場呈現爆發性的成長。綜合多家調研機構的預測,2018 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約在 16~18 億部。但是,歷史總是在不停重復,不可否認在前些年手機產業走進了類似 PC 產業看起來都一樣、比規格、拼價格的老路。
直到今年,創新停滯的局面終于有望被突破:人工智能開始進入終端,無疑這將是繼喬布斯創造了 APP 生態圈、指尖經濟之后,最重要的革命技術。人工智能、神經網絡引擎成為當下智能手機的新設計理念,AI+智能手機的號角已經吹響。
當地時間10月16日下午,華為在德國慕尼黑正式面向全球發布了Mate 10系列,打開人工智能在端側應用的大門。其亮點包括麒麟970芯片+新一代EMUI 8.0的軟硬件結合使端側智能更進一步、配備了HUAWEI FullView Display全面屏、繼承徠卡雙攝優良基因并再度自我突破將光圈提升到雙f/1.6,此外還沿襲了Mate系列在性能和續航上一貫的產品優勢。
華為Mate 10系列包括Mate 10、Mate 10 Pro和Mate 10保時捷設計,其中Mate 10將于10月下旬起在西班牙、阿聯酋、沙特、馬來西亞、新加坡、澳大利亞等15個國家和地區陸續上市,歐洲售價為4GB+64GB 699歐元(注:約合5435人民幣)。Mate 10 Pro和Mate 10保時捷設計將于11月中旬起在德國、法國、意大利、阿聯酋、泰國等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陸續上市,售價分別為6GB+128GB 799歐元(6213人民幣)及6GB+256GB 1395歐元(10847人民幣)。
Mate 10和Mate 10 Pro
“在人工智能時代,手機將成為人的智慧助手。今天,華為Mate 10通過創造性地集成人工智能專用NPU神經網絡單元,在端側人工智能上邁出了開創性的一步。華為Mate 10將開啟智慧手機時代?!比A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發布會上再度豪言壯語道。
最大賣點:Mate 10 的 AI 處理能力
Mate 10 系列產品搭載最新 10nm 工藝的麒麟 970(Kirin 970),最受人關注的莫過于基于寒武紀架構的 NPU 核心。
從麒麟 970 的整體布局來看,其封裝后面積只有指甲般大小,但里面卻集成了 55 億個晶體管,比高通驍龍 835 還要多出 25 億個,為了強化應用體驗,華為和海思可以說是不計工本。
集成 NPU 的目的有二,首先是效率問題:云端性能強大,學習快速,但學習得出來的模型是通用模型,很難針對小眾有定制化的調整,并滿足消費者各自的使用場景。
過去本地端硬件性能不足,雖然可通過云端學習,但數據的上傳下載會因為網絡的穩定性不足而造成延遲,效率極低,無法做到實時處理。若本地端硬件擁有強大的 AI 學習能力,那么就不需要把數據上傳云端,直接在本地端處理即可,效率更高。
另一個問題則是隱私安全性。過去的機器學習都要把數據收集后上傳到云端,若這些數據和個人生活私緊密相關,上傳到公有云就是個很有問題的做法。比如最近的案例,Google 最近發布的 Clips AI 相機就因為其“擅自”拍照上傳到云端的做法而被詬病,甚至引來特斯拉 CEO 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的公開質疑;其語音助手也會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進行錄音,并上傳云端,這些都造成了消費者的恐慌。
但如果手機本地端就具備了一定的機器學習能力,那么個人隱私相關數據收集與學習就不用再涉及云端,而是可以存放在本地端,就隱私的保護方面,要比云端處理可靠太多。
NPU 的性能表現更可說是業界一流。以機器學習常見的圖像識別而言,傳統高端桌面級處理器只能在一分鐘內識別 97 張圖片,但如果通過 NPU,則每分鐘可以處理的圖片數量可高達 2000 張,換算每秒約 30 張,這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實時處理的程度。不論是 AR 所需要的場景識別,或者是人物、對象識別,幾乎都可以做到所見即所得,完全不會感到延遲。畢竟,延遲感是用戶體驗的“最大殺手”之一。
人工智能處理模塊到底帶來什么亮點?
從華為已經公布的信息來看,麒麟 970 的 AI 技術能分辨你拍攝的對象,例如知道你在拍攝花朵或小動物,再跟據周遭的環境,自動調較適合的亮度。另外它也能做實時翻譯、聽取語音指令、 AR 效果等。
簡單舉例,利用搭載麒麟 970 的手機來拍照時,手機首先會自動識別場景中有什么物體,是人?是植物?是小動物?然后根據不同的拍攝對象,可以自動調整拍照的效果。
比如說拍攝的對象是人,那么就可以自動加上美顏效果,讓被拍對象的氣色看起來更好,也可以自動調整曝光和背景燈光,來凸顯人物主體;如果拍攝的是景物,那么可以針對景深調整,并調整曝光時間,來做到強化整個場景的呈現力度。
至于毛茸茸的小動物,就可以稍微強化銳利度,讓動物身上的毛發呈現更為自然、清晰,而不會像一般手機照相一樣,總是會糊成一團。
類似的場景識別也能帶到 AR 應用當中,如果我們使用 AR 功能時,如果要迭加信息或者是 3D 對象時,首先還是要用機器學習功能判斷場景中的各種條件、對象,不然把信息匹配到錯誤的對象上時,比如說 AR 應用在汽車上加注了野生動物的標簽,那可就貽笑大方了。
而這些對象、場景辨識都必須要通過 AI 計算硬件來達成,才有辦法做到實時處理,讓消費者即拍即得,或者是所見即所得,完全感覺不到手機因為計算而帶來的延遲。
基于麒麟970打造的人工智能移動計算平臺,華為還推出HiAI移動計算平臺,并開放給更多開發者與合作伙伴,打造AI應用生態,讓開發者可以開發出更具想象力和全新體驗的應用,共同造就移動AI計算應用的美好未來。
在發布會上華為還發布了三款新品配件。華為體脂秤,可一次測量9項身體數據,同步輸出專業身體報告;華為SuperCharge快充移動電源,支持給HUAWEI Mate 10系列4.5V/5A低壓快充;華為全景相機,可拍攝5K畫質360°照片與2K畫質360°視頻,支持一鍵分享到社交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