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為實現這一目標,十九大報告從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四個方面來部署相關工作。
眾多專家和十九大代表認為,生態文明建設新時代開啟,綠色發展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污染防治攻堅戰將重拳不斷。此外,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工作,設立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自然生態監管機構,這些新的措施將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新動力綠色發展打造“金山銀山”
一排排高低起伏的藍色光伏面板鋪滿了山坡,在陽光的反射下格外顯眼,“綠色電力”源源不斷地產生,昔日土壤貧瘠、無法耕種的荒山正在變成“金山銀山”,這種景象在如今的中國比比皆是。
十八大以來,在綠色發展理念的引領下,中國特色能源發展實踐呈現嶄新局面,能源消費低碳化轉型正在加速,綠色多元的能源供應體系加快建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介紹說,與2012年相比,2016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比由28.4%提高到34.6%,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由19.9%提高到25.9%,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提高約5.2%,煤炭消費比重下降約6.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約17.9%。
其中,作為中國能源轉型的重要推動力量,風電和太陽能光伏發電取得了引領全球的發展成就。2012年中國風電裝機規模60吉瓦,到2016年底已經接近2012年的3倍。光伏也是連續四年新增裝機容量排名世界第一,2016年全球太陽能光伏產能幾乎一半的增量來自中國。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介紹,今年1到9月中國新增光伏發電裝機42吉瓦左右,同比增長60%,其中分布式增長了300%以上。
“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產和消費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資國?!眹倚姓W院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張孝德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新增投資將達到2.5萬億元,比“十二五”期間增長近39%。同時,我國環保行業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從2012年的3萬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5.26萬億元,年增長率為15.2%。
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發展綠色金融,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這為我們第三次戰略轉型指明了方向?!弊鳛橐患乙孕履茉春颓鍧嵞茉礊橹鞯哪茉雌髽I,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表示,要力爭在2019年前告別政府補貼,率先實現光伏發電平價上網,為增強國家發展新動能奉獻更多更優質的新能源和清潔能源。
十九大代表、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舒印彪介紹說,圍繞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未來五年將投入電網建設(資金)1.5萬億元,完善特高壓電網,擴大西電東送規模,促進西部可再生能源基地開發和東部的霧霾治理,積極推進智能電網和城鄉電網建設,為電動汽車充電、北方清潔供暖、新型城鎮化建設、電力普遍服務等提供電力支撐。
“預期2017年至2022年期間,全球可再生電力產能將增長920吉瓦,增幅達43%,而中國是無可爭議的可再生電力增長引領者。”國際能源署可再生能源部項目經理HeymiBahar稱。張孝德也認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的穩健增長對世界經濟復蘇尤為重要。中國以綠色發展推動的生態文明建設,將會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新動力。
攻堅戰
污染防治重拳不斷
在推進綠色發展的同時,著力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工作。五年來,中央層面審議通過40余項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具體改革方案。12個省份初步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有序推進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推行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完成火電、造紙行業5000多家企業排污許可證核發。
同時,“發布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累計關停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煤電機組約1500萬千瓦,5億千瓦煤電機組完成節能和超低排放改造。全面實施第五階段機動車排放標準和清潔油品標準,2014-2016年累計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1620多萬輛。10.8萬個村莊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1.9億農村人口受益。”十九大代表、環保部部長李干杰介紹說。
更值得注意的是,新環保法從2015年開始實施,在打擊環境違法行為方面力度空前。2016年全國共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13.78萬件,創歷史新高。中央環保督察實現31個省區市全覆蓋,推動解決了一大批突出環境問題。
成效已然顯現。環保部數據顯示,2016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個重點區域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與2013年相比都下降30%以上。全國酸雨區面積占比已從歷史高位的30%以上下降到當前的7%左右的水平。
“思想認識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制度出臺之密前所未有,監管執法尺度之嚴前所未有,環境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崩罡山苋绱嗽u價過去五年的中國生態環境保護。
對此,在電力行業奮斗了21年的十九大代表劉宗富深有同感,他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其所在的華能北京熱電廠是北京市的東南熱電中心、重要的戰略支撐點。長期以來不斷投入、加強環保改造,煤氣排放標準控制在北京市排放濃度的1/2左右,燃氣控制在1/3左右。根據《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今年3月18日該廠的燃煤機組已經全部停機備用,北京成為全國首個全部實施清潔能源發電的城市。
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加快水污染防治,實施流域環境和近岸海域綜合治理。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提高污染排放標準,強化排污者責任,健全環保信用評價、信息強制性披露、嚴懲重罰等制度。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落實減排承諾。
十九大代表和專家表示,這一系列的提法與以往相比都有明顯細化,也更有力度,增強了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和補足生態環境短板的決心和信心。十九大代表、陜西省委書記婁勤儉指出,發展和環境保護要兩手抓,不能因為發展經濟就忽視了治污降霾,目前關中地區的治污降霾工作仍很繁重。
強監管
改革體制設立專門機構
建設美麗中國,長效機制不可或缺。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先后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確立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目標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之后又出臺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文件和配套政策。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推動經濟管理方式從GDP主義向綠色理念指導生態化管理方式轉變。2016年12月,《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印發,確定對各省區市實行年度評價、五年考核制度,并作為黨政領導綜合考核評價、干部獎懲任免的依據。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后果的人,實行終身追究制度。
為了系統落實考核辦法,環保部啟動了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工作,入選的25省份46縣市將為系統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先行先試經驗。目前,全國已經有70多個縣市明確取消了GDP考核。
《環境保護公眾參與辦法》自2015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是自新修訂的環保法實施以來,首個對環境保護公眾參與作出專門規定的部門規章。
“生態文明建設任務再急再重,首先要確保嚴字當頭。”十九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委書記羅虎在說,讓“制度屏障”嚴起來,必須在考核、懲罰機制上下功夫。
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工作。
十九大報告還提出,加強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設計和組織領導,設立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自然生態監管機構,完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統一行使監管城鄉各類污染排放和行政執法職責。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主體功能區配套政策,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
業內專家認為,有了專門機構,自然資源管理和生態監管將更有效。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希望未來在加快推進生態環境監管體制的改革中,厘清生態保護體制的大方向和原則,把生態系統的經營權和監管權徹底分開,建設一個高效有序的生態監管體制。